close

用軟性力量感化人心
有一個故事,相信每個人一定都聽過:北風和太陽比賽,看誰能夠把旅人的衣服脫掉; 雖然北風使勁地吹,太陽和煦地晒,但終究仍是太陽獲勝。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”軟性力量”的重要性。
哈佛大學教授奈伊提出了”硬性力量”和”軟性力量”。前者是威迫利誘,支配對方,後者是感化、吸引、道德說理的方式; 前者像是學校中的建築物,後者像是學校中的老師; 前者像是父母對子女的體罰,後都像是父母對子女的身教。
有一名學生家長,希望我對他的孩子能夠特別”關愛”,我拒絕了,除了法律上的不許可外,心理學上也証實體罰對於長期提昇孩子的學習效果是沒有幫助的。我問他,你希望你的老闆用怎樣的方式領導你的公司?他沒有回答,但他似乎相信「以柔克剛」是可以讓一個孩子變好的。一學期後,家長再來找我,他很感謝我對班上的用心,除了每位學生在師長面前表現得彬彬有禮、外表看起來溫文儒雅之外,班上的學習成效亦明顯高於水平之上。
我雖然無法達到「優秀是教出來的」的境界,但是我相信我已將「軟性力量」發揮得淋漓盡致。軟性力量是指別人願意學習、立為楷模、稱揚讚美、為你付出的力量,包括個人的感就(拿到第一名)、團體成就(大隊接力獲勝); 它可以是有形的(教室圖書角)、無形的(教室愉悅的氣氛); 公共的(全班共養的寵物)、私有的(個人筆記本); 它也是一種表現(全班整潔分數)、力量(師生親和力)、組織(社團)等。
宗教在台灣社會的發展,算是發揮最成功的軟性力量。慈濟基金會證嚴法師希望以電視的力量,淨化人心,是以大愛劇場所有的戲劇,不論主角是殘而不廢的青年、戰勝病魔的原住民、或命運坎坷的媳婦,傳達的都是勸人為善、感化人心的道理; 佛教星雲大師弘揚佛法、淨化人心,亦是一種無形的感化力量。
我相信,用善念感化每一個人,一定可以收到耳濡目染之效的!尤其在講求人權的現代,加強學習以軟性力量說服孩子,更為重要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
    彥佑

    洄瀾墨客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