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園武漢國中的小惟找回來了!終於成功圓下校長「一個都不能少」的夢。
仔細分析小惟這個家庭的經濟、家人、健康都同時出了問題; 顯示其家庭教育的不成熟; 但站在學校教育以學生為本位的立場看來,校長無私的奉獻,擺脫家長期待的升學主義,著實取代了家庭部分的不足; 校長亦極力和地檢署合作,成立營隊,讓成績不佳的學生,也在技藝方面獲得成就感。
許多校長多認同教育愛的信念,但是否用「心」還是關鍵。尤其這所學校位處偏遠,能夠長期零中輟,確實是不容易。以升學為導向的家長,若是知道學校把心力投注在中輟生,絕對會批判學校; 甚至以擾亂班級校園秩序為由排斥他們; 其實這也是我們對於「菁英主義」的迷思。
中輟生,很容易走上不歸路; 因為學歷低,無法充分就業、錢不夠用,接著無所不用其極,到處流浪,進入不良場所、被黑道所吸收,這是一個惡性循環。其實,沒有輔導不會的孩子,只有不會輔導的老師; 行為偏差的學生大多不願接受長時期的輔導; 學校亦有可能面臨到輔導老師不足的問題; 學校可以和社會機構共同合作,藉由輔導資源的匯入,由諮商師一對一、短期但數次且定期密集追蹤,再重新評估學生行為適應能力; 若必要時,亦可轉介至醫療機構治療。
近來已有教育替代役男協尋中輟生,亦愈來愈有成效; 我們期許「一個都不能少」的理念,能夠在多方的配合下,擴及至各校園,讓學生更願意留在學校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