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【生物多樣性教育研習-傷鳥救護】談謝廣珊老師
當我們看見人們受傷時,我們即刻的反應是給予緊急處理,或是請救護人員協助; 當家裡的愛狗或愛貓生病時,我們會儘快送往獸醫院診治; 但是當一般民眾看見有野鳥受傷時,卻又往往忽視視牠的存在。野生鳥類在自然之中,是要面對生存的種種危機,但若是因為人為的干擾、環境的污染或破壞,所造成鳥類的病痛與傷害,則不是大家所願見的。對於護鳥人士-謝廣珊-老師來說,能夠救護一隻傷鳥,是何等刻不容緩的事。
第一次認識謝老師,是因為參加生物多樣性的研習,也由於與他在爬山的因緣際會之下,和她做了訪談,更瞭解救傷的工作對傷鳥來說是何等的重要!在和他做面對面的訪問當中,我感受到她對賞鳥的熱愛,但對於救鳥的工作,她顯得更有熱忱。
謝老師目前任職於一家電腦公司,同時也是台北市野鳥學會救護組組長,大學時因為與喜好賞鳥的同學一起出遊,所以慢慢地對大自然有了感情,也奠定了未來想協助救傷鳥的工作。後來因為家中二個小孩經常在家閒著無聊,於是謝老師就經常帶著他們一起參加鳥會的活動。謝老師從事野鳥救護及推廣救護觀念,已達七年左右,更在這二、三年間,陸續辦理三四十場相關的講座供學生、老師、義工及一般民眾學習。
要從事救護的工作,應該先接受基礎的訓練課程,包括”傷鳥骨折處理”、”傷鳥救治”、”傷鳥通報處理”、”傷鳥餵食”等,接著不斷地實習演練、從中獲得更豐富的經驗,以便再度面對傷鳥的救護上更能得心應手。從事這些工作的多為鳥會的義工,他們遇見傷鳥時,得先判斷是人為傷害的(陷阱、獵捕)、自然受傷(生病、年齡較大),或是其他傷害(雛鳥落巢、動物或猛禽攻擊),再通報到鳥會,以決定帶回會館處理或由獸醫進行診治,最後再由義工帶回照顧。
其實要救回一隻傷鳥並不是麼容易,加上每隻傷鳥的習性、受傷的情形都不太一樣,其中的過程更是困難重重。每位義工卻將這種工作視為重大的使命,義工們秉持著有限的能力和無限的關懷,幫助鳥兒們重回大自然的懷抱,以挽救更多的小生命,所以前後共救護、收容、野放的鳥類約有三千餘隻,每年協助照護之傷病鳥平均約400隻右,而傷鳥救治的成功率約四至五成,比起國外的成功率,已經算是很高了,而這樣的表現,更在國際水準之上。
謝老師最大的希望,就是能看到每隻鳥自由自在地遨遊在天空中,並且將野鳥救護的觀念和做法,推廣至社會上的每個角落,讓更多的人瞭解救護的工作、認同他們的作法,進而支持與贊助野鳥救護的工作。我們也期盼,每位愛鳥人士看到傷鳥時,都能盡最大的心力,救護牠們!
- Apr 19 Wed 2006 09:15
從【生物多樣性教育研習-傷鳥救護】談謝廣珊老師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