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迴鐵路事件至今已一個星期了,對於兇手是誰,仍未水落石出。但從媒體咄咄逼人的報導及大眾的猜疑下,似乎讓我們相信,有八成的可能性是李雙全。筆者想談的是,在民主法治的台灣,講究人權已經是趨勢,是不容許有任何”無據推斷”的。
日前一名教師因為放在抽屜的班費不翼而非,竟要求學生以”票選”的方式偵察小偷,引來家長的投訴。在民主化的時代,教師應具備兒童人權的觀念及無罪推定的法律常識; 站在法律的角度來說,被冤枉的學生是可以向法院提出損害訴訟的; 更何況南迴翻車、攸關性命的大事件,在沒有掌握充分證據的揣測之下,依現行法律的審判,肯定也是離不開官司。
在西方,「欠學」是很危險的事。「欠學」意即「在沒有學理的依據之下,所說出來的話或是所做的判斷」; 所以西方政壇對引用別人的話,一向看得很重,所以一般公眾人物在發表言論時,都寧可依自己的責任歸屬、價值觀闡述道理,而不願引述他人,萬一斷章取義,一旦被明理人逮到,那反而是對知識的不敬畏。
筆者認為,在社會的教育系統和傳播媒體所帶給我們諸多的知識當中,有多達半數均是在灰色地帶闡述,在邊緣地帶猜疑,亦即呈現給民眾的是一個模糊的表象。南迴鐵路翻車是一個事件,是一個本身定在那個時刻的現象,是孤立的; 媒體應該教導民眾在面對這個現象時,應該找出背後一點一滴的線索,千絲萬縷的來歷;但媒體以「機率論」來吃定李雙全涉案的可能性極大,已經造成他人精神的崩潰,尤其在尚未明朗化的時候,此舉更為荒謬; 這豈不也是媒體素養的不足嗎?
在面對一件未知但需加以批判的事,我們需要在更大的座標裡,尋找問題的核心究竟落在橫座標軸上哪一點?在縱座標軸上哪一點?若是流入半真半假卻又大膽下定論,呈現的反倒是不成熟的社會結構。
- Apr 19 Wed 2006 09:44
南迴與欠學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