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的學測命題,筆者想從國文科考題提出三點淺見:
一、 火星文:筆者發現試題內容和媒體所報導火星文的部分不太相符。此大題並非像外界報導的都考火星文,事實上是火星文僅佔此大題的一小部分,只是媒體模糊了焦點。我贊成這次的”語文修正”大題,它包括不當俗語、口語、外來語、網路、媒體用語,讓考生修正成適當用法。筆者更希望未來能將此種型式列入基本考題,以提升時下學生對國語文的敏銳度。而這此用語經常使用網路用語的考生,反而會”習慣”這種用法,而不容易改正; 反是不常接觸的考生,能夠較容易抓出語病。
二、 古文比例、試題型式: 雖然最近在吵去中國化,但國文教學實不應和政治畫上等號,不該漠視文言文、古詩詞的存在,尤其它能在文史學上歷久不衰,應有其不可磨滅的價值。然而在強調本土化的今天,是否應該多考幾題台灣本土的題目,才能讓學生多接觸台灣的人事物呢?而且這次的考題和過去活潑的出題方式相較,今年容易讓學生的思考模式僵化、死板。
三、 試題疑慮:作文一大題,筆者反覆看了幾遍引文之後,仍讀不太懂。「苔已乾枯了,在一片未乾枯的苔上…」,似乎有些矛盾。此外,有些答案模稜兩可或是選項不明,亦有敘述不夠清楚的情形出現。
筆者相信,沒有一次的出題是絕對的完美,只要能達到多數的贊同即可。關於這次的火星文事件,若受外界的任何風吹草動,而站不住腳,相信不是大考中心所應持有的態度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