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走戶外的啟示--環境教育是最能讓孩子感動的生命教育
昨天一連串上演著幾件孩子不尊重大自然的戲碼,讓我不得不懷疑是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失敗?或是本身他的天性使然?
昨天幼稚園下午沒課,孩子中午就興沖沖回家了; 於是想說就帶著他到附近的鄉間小路走走當做休閒,順便看看午後這段時間,有沒有哪些昆蟲或鳥類會出來活動,帶來一些驚奇。
才走沒多久,我看到他又跑又跳的衝在我前面。突然間,他停住了,招手示意要我走快點,來看他的”傑作”。我踏著好奇的腳步快速到達他的地方; 他的腳放開,我著實嚇了一跳,只差沒有大叫而已,看到他不留情地踩死一隻毛毛蟲,並毫無恐懼與羞恥之心; 好殘酷的現場! 依我判斷,那是隻樺斑蝶的幼蟲吧!
我氣在心頭,也為我的孩子和那隻幼蟲感到難過。以前很少有機會帶著孩子往外跑,也忽略了告訴孩子生態教育的重要; 加上他是屬於過動型,所以只要有些知識沒教給他的話,衝動之下,他會做出任何驚人的事情來。我也利用這個時候,告訴他對大自然的尊重,以免下次又糟蹋了無辜的生命。
才說完沒多久,我們走著走著,他又隨興摘了一些葉子,在手上搓揉,細碎片狀地扔在地上。我語帶教訓意味地說:「喂!你在做什麼!剛不是才跟你說過了嗎?」小孩子回我說:「你不是說不要踩小蟲嗎?我這次只是摘葉子玩玩呀!」
以往我每次戶外導覽時,一定告訴民眾一個觀念:除非有必要,才摘葉子、果實等來觀察,而且必須事先向植物告知、拜託,之後再放入觀察盒。現在只要去爬山走林道,也會在動身前,先在登山口處拜山,離開之後,也會有謝山的小儀式。這塊土地的主人是山林,他們是最早生長在這裡的; 我們是客人,是未經同意就去登山的客人,怎能這麼無禮的就闖進,並恣意的為所欲為呢?
在正確的引導之下,我一直相信,環境教育是最能讓孩子感動的生命教育。從一個卵到幼蟲、蛹,再羽化成蝶,看著它一步一步的成長,也能讓孩子體會他從小到現在的生命歷程,或是對未來的生命憧憬。而這同時也是生活教育的一部分,從對大自然的關懷、對生命的尊重、以及與環境的互動情形當中,更可看出一個人的修養所在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