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印度社會結構不穩,中國較受台商青睞
中國和印度成為世界上的經濟巨人,主要是擁有龐大的人口和土地。但是台灣的經濟發展應該西進中國大陸對台商來說有利?或是南進印度?中國在七十年後,踏上了經濟自由和開放競爭的路,印度至今仍在社會體制的限制之下,發展遲緩。
根據去年經濟部的一項統計,中國的GDP、年平均所得、人口、經濟成長率、外人直接投資金額都比印度高出許多。在台灣印度協會成立之後,台灣的硬體製造「南進政策」和印度的軟體設計「東望政策」原本可以共同建立伙伴關係、共生共存; 但是由於印度社會因素,導致IT產業(India 和Taiwan)慢慢使得台商海外投資多集中於大陸。
印度經濟落後的原因是因為工會及社會主義勢力過於強大; 種姓制度也造成管理上的困難,況且印度政府嚴格限制外商投資,因此台商若要到印度設廠,須與當地人合資,投資的成敗也和印度投資夥伴的優劣有密切關係。在印度,設廠、關廠手續繁瑣,印度又擔心外商以優惠的工資向國營企業挖角,於去年起向外商開徵許多稅收。
印度在1947年即獨立,但至今其經濟結構一直沒有改變,主要在於蘇聯解體; 其次為人口無法控制、婦女地位受壓抑、文盲遠遠高於中國,以及嚴重的官僚、司法、貪污問題。中國在鄧小平的手裡,能夠扭轉中國的意識型態,邁向市場經濟; 印度可以在領導者的手裡,脫離社會主義的觀念嗎?
去年印度左派工會亦發起全印大罷工,搞亂了印度經濟,其中有一訴求,是反對政府對外資開放。種種投資印度的不利因素,台商應該向中國大陸發展才是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