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國際觀
看到李安勇奪奧斯卡大獎、聯合國將廢止繁體字改採簡體字、學校教育注入芬瀾潮流、企業領導遠望世界…等。我們發現,國際觀不僅是這幾年來熱門的焦點,更成了近日來的話題。
台灣在全球人均收入評比中,排行全球第三十名,堪稱是個富有國家,按理來說,應是極具競爭力與國際視野才是; 但就台灣人一般的反應,仍是對自身信心缺乏。台灣五十年的政治孤立,與國際長久分離,自然感受不到國際間脈動,世界上任何風吹草動,台灣似乎無法和國際社區緊密搭上線; 也因此,我們所謂的「世界公民意識」普遍顯得淡薄。
儘管在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,能貫穿國際各個角落與世界連結,但是眾多的「資訊」仍是得透過「知識」反芻、經驗的傳承,才得以融會貫通; 換句話說,資訊科技再先進,也無法解決如何獲取知識的問題。究其癥結,乃在於吾人太重視「個人主義」,乃至「莫管他人瓦上霜」; 也因此,我們花了巨資買國家為友邦,卻對他們不甚了解,也沒有任何人道的關懷,充其量僅是把他們當作外交上的工具罷了。
前陣子的泰勞問題沸沸揚揚; 我們對於外勞多為負面印象,對來台法令充滿歧視。台灣已進入多元文化的社會,有越來越多的「新台灣之子」; 新的人口和文化讓台灣整體結構有了改變,但我們了解他們嗎?為何對外勞打壓,並做出反人權的行為?殊不知「你們台灣人真可惡」一言已經在國際上流傳了嗎?真讓人不禁懷疑台灣是否回到國際上的「第三世界」。
談及文字戰,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焦點所在,台灣當可以利用此新潮,在國際間以華語教學找出自己的定位,利用優勢點以其讓正體字的學習成為國際間認識台灣的重要憑藉,以避免台灣正體字在國際現實潮流中被淹沒。
拉回教育現場,我們看到芬蘭教育成了世界上國際矚目的對象,根據OECD的調查,無論在教育總評比,或是在單科的數學、閱讀都排名第一。究其原因,除了在惡劣環境下奮力向上爬的因素外,更重要的在於國人擁有深厚的國際觀。小學的數學課本中,談及面積概念時,是以各國國旗顏色為命題; 反觀台灣的教材,則是以蛋糕、公路做為概念的引導; 在教導數字時,芬蘭已經將各國的建築物列入課本了,台灣還停留在糖果和花片,連新教材也是如此。
台灣要走入國際,也許就先從自身做起吧:「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; 或許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乎其微,但集結眾人,發揮力量,滴水也可以穿石; 或許從加入國際組織開始,關心社會議題,慢慢瞭解國際事務,進而建立國際觀; 唯有這麼做,吾人才能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
    彥佑

    洄瀾墨客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