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大學推甄與申請入學已陸續放榜。我想說的是,這兩項教改的新制度,其實已經急遽拉開貧富差距,並且存在著不公平。
以往的聯考制度,儘管是一試定終身,但終究是站在立足點上的平等。現在的推甄與申請方式,比的是課業知識外的能力,包括才藝、個人特殊事蹟、經歷等。二個以同分進同一科系的學生,一個是家境富裕,琴棋書畫皆表現非凡; 一個是家庭經濟狀況不佳,但踏實盡責,在班上服務熱心; 雖然兩人均屬優秀之輩。但若站在推甄以”培養多項能力”的立場來看,前者固然容易通過甄選。
我們可以菱形的方式看學生的程度與數量。尖端處分別為表現極端傑出與極端拙劣的,中間代表一般程度。尖端的學生,聯考與推甄對他們來說是幾乎無差異的,因為中層的學生與他們競爭,上層的仍佔優勢,下層的則不在乎聯考或推甄。聯考可以促進中下層的流動,至少是齊頭式平等,讓有心向學但無家世背景的人,可以接受高等教育。現在的多元入學管道,不但使弱勢的孩子,起跑點不平等,受教過程不平等,連升學門檻也變得不平等了。
多元入學方案是為配合貫徹多元教學的九年一貫課程; 兩者相互合作,才能打破以往單元式的僵化思維。這幾年來的教改路線,便以「鬆綁-多元」為主軸,取代「規劃-單元」的教育控管。多元入學意味升學錄取標準必具彈性,但升學供需失調,家長學生心情緊繃,對升學機會斤斤計較,難以容忍有彈性的升學標準,因此,再怎麼完善的方案,也會不斷遭到質疑的。
推甄與申請還有一項值得商榷的:雖然經過筆試與面試,美其名是甄選更適合的學生就讀; 但實際上,多數的名校及熱門科系仍是採計所有學科。儘管是戲劇系,也是要甄選全科均高分的,戲劇和數學、自然有何關係?說穿了,名校還是想選拔出最菁英的學生。
公平、減壓、適才適用是教育一直推行的,我們應該對於多元入學的「不平等」現象深思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
    彥佑

    洄瀾墨客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