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讀台灣
教育部為了加強中小學的鄉土情懷與國家認同,編制了一套「走讀台灣」教材。「台灣」與「本土」是教育部這幾年來一直推動的政策,一來鼓勵學生認識家鄉,培養鄉土情,二來以此為基礎,放眼看天下。
九貫課程推動後,融入了鄉土教材,包含了鄉土自然、社會與語言,各縣市教育局亦積極地推動鄉土教育,如教師研習、學生活動與語文競賽。然而,中學以後,為了因應升學,鄉土語言逐漸成為邊緣科目,甚至學生早己不在乎母語的重要性,對於母語的教學是一大扼殺; 所幸日前教育部初步擬訂了一措施,凡是通過鄉土母語認證的學生,將視地區、特殊情況可享有25%~35%不等的加分優待,無異給鄉土教育再次地注入強心劑。
就師資而言,鄉土教材的師資多為巡迴教師、對當地母語熟悉的教師或文史工作者,不論在教學,或是文化的薪傳都具備高度的本土意識。但目前出現諸多紊亂的母語教材,讓有心的母語教師一頭霧水,看不懂通用、羅馬、漢羅的拼音。
走讀台灣的教材,是融合台灣各地最具代表性的指標,如三峽祖師廟、美濃菸樓、淡水老街等,這些景點也正符合學校規劃戶外教學的依據,除了教育性外,更兼具知性與歷史性,與以往著重在遊樂區的戶外教學截然不同。
走讀台灣讓孩子更瞭解自己家鄉的文化,孩子一旦認識了自己的家鄉,未來一定會更有心回鄉奉獻; 這套教材除了讓孩子瞭解「一個鄉鎮」的文化外,更擴大認識到「一縣」,將來有一天,他一定能很驕傲地說:「我的家鄉有什有什麼…」。走讀台灣也讓學生更認識自己的「根」,歷史是有脈絡的,由遠而近,他可以認識一間古厝的淵源或地名的由來,甚至了解河海港變遷或聚落沒落的原因。
走讀台灣在狹義的範圍內包含了台灣語言與台灣地景,在廣義的範圍內包含了對環境的保育、生命的尊重與人文的關懷,確實是一套值得推廣的教材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