繼中央日報停刊之後,民生報也於本月初吹熄燈號; 除了突顯出台灣報社的經營不易外,也突顯出社會媒體的多樣性。
民生報一直是以接近民眾生活的需求為主體,搭配影視、體育、保健等版面,無奈隨著娛樂台、體育台、家庭台的日益多元,以生活為主打的報社媒體當然會流失客源而轉往電視媒體。
其實今日的平面媒體或是聲光媒體也好,最令人詬病的莫過於「媒體素養」,尤其以近幾年的媒體更讓人撻伐。媒體在社會上承載著社會責任,行使人民有知的權利,但也同樣受著社會約束與民眾的期待; 也就是說,不論是電視的影像,或是報紙的圖片、用字遣詞,專業性與證據,都應該符合「規範」與「專業」。
外國人士曾批台灣的報紙沒有內容,更有人指出台灣的報紙是「緋聞加醜聞,屍體加裸體」,偶爾又有驚見死蟑螂,或是黑心食品等,真是笑掉外國人的大牙。德國有一份報紙,稱為匯報,讀者雖然不多,但其經營的方式質重於量,讀者均為一般水準以上,內容為評論與文化藝術,偶爾穿插連載小說,至今依舊在德國發行。
台灣的報社,筆者最欣賞人間福報和國語日報。前者多報導人性光明面,各版的內容也有別於一般報紙,這是出於佛教慈悲喜捨的志業也是出自於報業的社會責任。國語日報是適合每位學生及師長閱讀的報紙,內容包含作文、英語、教育新聞與漫畫,生動活潑,老少咸宜。
最近流行的「讀報教育」,我也在班級大量推動「人間福報」與「國語日報」,為的就是在教室內注入一股清流,以感化孩子的心。其實,報紙是易得也便宜的資訊來源,千萬不能有偏差的報導,也應該讓不符合民眾觀感的報紙由商業行為與市場機制自然淘汰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