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改建完成,採綠建築的方式重新開幕,但卻遭到讀者不少批評,再此筆者也提出我的看法。
綠色建築在今日的社會,甚至是每一個現代化國家,都在極力爭取的環保工程。綠建築,故名思義是以「綠色指標」為主來興建的工程,主要是以「環保、節能、永續、多元」為使命,以達到全球資源不浪費再利用為最終目的。
以綠建築聞名的德國國會大廈,其主體建築在1895年完成。遭遇過大火及世界大戰的摧毀,歷經多次的重建整修才呈現現在的樣貌。後經幾次重大改建工程,包括自然照明、空氣自然循環、生質柴油馬達熱電機的建置,讓德國國會大廈慢慢蛻變,成為德國生態建築的重要象徵。
台灣的校園近年來也開始著手計劃「永續校園」,如北縣深坑國小、東縣新興國小,其內涵均是以「生態永續」為訴求,舉凡以太陽能板為屋頂,白天吸收光能,晚上則轉換成電能; 有些也設置雨水接管; 有些建設生態綠廊,串連學校及社區美景生態; 有些則改善走廊迴音、教室與地下室的噪音,及高效率燈具汰換,提供健康舒適的完內教學環境。
以筆者居住的高市來說,四維路原本為水銀燈,一年多前已紛紛將其改成太陽能發電,並且也做了美化; 旗津有一風車公園,即是利用海風強烈加速風車馬達的運轉,產生電能來發電,完全與自然合而為一。
其實北投圖書館內兒童吵鬧、木地板的不易清掃等,確實是許多圖書館所共有的缺點,然而站在環境思考的立場來看,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。筆者贊成北投圖書館所承載的環境責任,我也相信,建築物的改造將會影響館內兒童行為的改變。省能源省資源是近來的趨勢,也是讓地球永續的重要條件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
    彥佑

    洄瀾墨客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