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近年來,大家對於惜福的觀念越來越成熟,所以坊間也出現許多二手物交換、跳蚤市場、食物銀行、惜福餐食…等,甚至連許多網路平台,都以愛物惜福為主題,鼓勵民眾養成不浪費資源的習慣。

    今日報載,婚宴「剩宴」變「盛宴」,筆者認為這是一項可以逐步推動的飲食革命綜觀以往的餐宴,我們若是看到餐桌上仍有「剩食」時,許多人總是不好意思打包回去,因為會被誤認為貪小便宜,或是說那是婆婆媽媽才會做的行為但這幾年,我們珍惜資源的意識逐漸抬頭,我們有合理的理由告訴大家,這是節儉、不浪費的表現,只是,有些異樣眼光,仍會不時投射過來因此,筆者認為,這是整體社會觀念尚未成熟,且尚未養成打包風氣的習慣所導致的。

    在學校帶班時,我總告訴孩子,如果你想多吃,就打包一些回去吧當然,班級裡的弱勢家庭仍有優先權而我也會提醒學生,中餐放到晚上是否變質,或是隔餐再吃的健康問題,我也讓家長酌予衡量。我曾問過廚工,她告訴我,如果餐食變成廚餘,一大桶賣不到一百塊,但一大桶的廚餘,若以午餐費用來計,也大概高達數千元吧,所以還不如讓孩子打包回去。我也常跟孩子說,能吃的東西就不要浪費,吃多少、夾多少,培養真正「需要」的能力。這一代的我和孩子們,幾乎不曾為糧食苦過,甚至多到淹腳目的地步,所以大家對於「吃」,總覺得是理所當然的,也因為飲食豐盛,而間接影響了身心靈的健康古云:「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」,珍惜飲食,確實值得推廣,或請官員帶頭示範。

    「打包」是否是一種美德,當然見仁見智但「節約資源、珍惜飲食」絕對是值得推廣的在不影響健康與形象的情況下,筆者肯定「剩食」變「盛食」的態度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