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教育部即將推出兩性戀愛手則,這對於目前的中小學生,應算是一大福音; 因為以目前坊間兩性專家所寫的兩性專書,常有個弔詭的現象:美化神話浪漫化愛情、誇張言辭敘述男女性、未結婚的人談兩性關係、結婚好幾年的談不要結婚、鼓吹多生小孩子的人自己卻沒有小孩…。
首先,我認為,相愛容易相處難,畢竟相處必須兩方的生活習慣、思考模式、互動頻率都得高度謀合,稍有落差,溝通不良,便可能產生隔閡,因此,「分手、戀愛障礙、情緒管理」的智慧,有必要編列,而非僅是談「愛情前」的認知。
筆者希望,這本書能趣味重於說教,畢竟在這麼多以悲劇收場的愛情故事中,大多數的師長都會以說理的方式告知他們; 過多的說教,反而會導致孩子聽不進去,而逕自追隨似懂非懂的愛情; 若能有一套有趣而不失嚴謹的編寫方式,應該能夠收其效益。
不過,筆者也質疑,愛情可「教」嗎?我們究竟要教怎麼看一個人的外表?教觀察內心?教愛的情緒?其實,這些抽象、與生俱來的能力,實在不容易靠後天的學習,亦即是說,戀愛是沒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,它像風一樣捉摸不定,令人期待又怕受傷害; 究竟是否有一套「戀愛標準」可供學生依循,也確實頗費一番心思。
之前吵得沸沸揚揚的「性別教育」,大力強調性別平等與多元性別,現在,實不應再侷限於「兩性」,教育部的用詞果然有些瑕疵,宜再修訂才符合時代潮流。
這本手冊能否正確引導孩子面對愛情觀,筆者仍持保留態度,然而,教育部對愛情學分的用心,讓我們看見了,也希望,因愛情而產生的負面事件,能因此而降低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