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鄉情緣-牛


生長在台灣的你,不知道有多久沒有看到牛了呢?隨著時代的變遷,傳統的牛車、水牛、牧童騎牛、牛墟市集,幾乎只能在腦海裡想像、在農村地方見到,甚至有些地方都已很難再見到牠們的蹤跡了呢!


    記得小時候,和牛最親近的日子,是國小一年級的時候; 當時我們到農場郊遊,老師請幾位「勇敢」的小朋友,拿牧草餵牛吃,每位自認為勇敢的小朋友,樂不可支,笑得合不攏嘴,之後,再也沒有類似的經驗了。尤其在城市居住、成長,這種「牛」的故事,離現實似乎越來越遙遠了。


    二十年後,偶然在鄉間田地旁的農家,瞥見黃牛拖著牛車和一位老伯伯,正「下班」回家; 看著這幅景象,不禁想起小時候,阿公家也有一隻黃水牛,每到過年返鄉團聚,阿公就會牽著我的手,指著那頭牛,告訴我:「嘸通靠近,伊的脾氣足壞的…」,所以我始終只能隔著一塊田,望著那頭龐然大物的動物,或者吃草,或者休息,或者耕作或者閒走—那是我開始接觸過所謂的「大型動物」。


    對於牛,我認識的倒不深,但是,多少人歌頌過牛! 說牠堅毅踏實的精神,一步一步牽著農人,在土裡種田、作食! 說牠忠厚老實,一有任務,便會盡忠職守地領著牛車,前往目的地! 說牠懷著惻隱之心,只吃草食不吃肉食不殺生!說牠憨直固執,牛脾氣一來,誰也不逢迎諂媚。


    黃土水先生曾經雕刻過「水牛群像」,黃春明先生也寫過<<嫁粧一牛車>>,多少詩人曾寫下牛隻的浪漫詩話,多少畫家曾繪出一張張牧童與牛的畫作,多少攝影鏡頭捕捉牛背鷺與黃水牛的影像…。或許,我更該說,在台北,舉辦過多少次的牛肉麵節; 在宜蘭,牛舌餅打響了遠近馳名的聲譽; 在金門,多少摸彩的首獎竟然是一頭牛!


    我愛牛,其實是一種情感的歸屬,也是台灣鄉土的緣份。見到牛,就讓人在血脈中,不自覺地流淌著感動的元素,或者更多的延伸是來自於阿公阿媽歷經貧窮的打拼,歷經時代的荊棘吧!讓我們睹物思情、思人。


    在這個時代中,不知道我們會不會再見到牛群,牠或許像天邊的落日彩霞,像廠房的夕陽工業,像倦鳥歸巢,像候鳥返鄉一般,逐漸望不見牠蹣跚的身影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