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目前試卷最大的問題,即在於: 每個老師都認為坊間試卷題目太枯躁、古板,會僵化學生的思考能力,且題型幾乎可在自修、光碟完全找到; 但吊詭的是,即便如此,每位老師依舊大量使用,只因為「方便」。
筆者認為,要製作一張嚴謹、優良的考卷,確實並非易事。首先,便是能力指標的限制; 較嚴謹的出題方式,必需在每一題的題目之後,標上能力指標,希望學生的學習與評量能夠吻合,也就是說,老師不能考出能力指標以外的東西,否則會被批為「考課外題」,如此一來,教師出題戰戰兢兢,只敢在有限的課程與指標內不停地打轉。
再者,除了能力指標外,有些標準試卷仍要求教師必須註明題目究竟是要培養學生何種能力(如記憶、理解、應用、分析、評價),教師必須針對每個題目分析,考完之後再針對學生所錯的每個題目做統計,做為未來出題的參考; 說實在的,教師主要的工作在於「教學」,而題目的分析統計,其實已經是「研究」的階段了,如此繁複的工作,也會造成教師疲於出題。
再者,台灣課本內容不多,每個單元都得出一張一百分的試卷,造成同樣的題目,卻一直在是非、選擇、填空不斷重覆出現,進而影響學生必須「非常精讀」課本內容而「鑽牛角尖」。
要老師出題目,也往往需要考慮試卷排版問題,這是極度耗時的,尤其是國語生字注音的字體設定外,數學的圖形、表格、分子分母的格式,往往也會讓教師有著乾脆用「現成試卷」的想法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