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了今日貴報的都會版專題:「縣花市花知多少」後,心有所感, 認為台北花博應該可讓花香在每個城市、每個人的心裡蔓延、 散播著。我想到的是,花與城市美學、環境綠化與怡情養性的關連。

    花博已經開幕一個星期了,身在南部的我們,想躬逢其盛, 還真得費一番功夫,包括來回車程、與天氣睹命、再與人潮相擠; 然而,或許每一個城市,都可以藉著花博的名號,順勢推出迷你的「 小花博」。

    我相信大多的民眾,一定不清楚自己所在的縣市,其代表的縣市花、 鳥、樹各是什麼,其實也不能怪大家, 因為這些都是在民國六七十年代所票選出來的, 至今也已三四十年的歷史,各縣市何不搭著花博的順風車, 告訴我們縣市花的由來、如何種花、花的故事?

    花博,是半年的「煙火式」展覽, 也就是半年過後就可能就煙消霧散,留不住什麼影子了; 但是,透過民眾與政府的種花活動、認養活動, 或許可以讓這些花草長長久久,而這樣子的價值, 也相信更能符合活動的延續與傳承。近年來,城市的軟實力(文化、 藝術、美學)已成為人民感受的一環,筆者認為, 花絕對能讓一個城市更有氣息; 同時,花也兼具耐貧、抗噪、空污的功能,看似不起眼的花, 其實蘊含著「五臟俱全」的多重功能,更應廣為推廣,讓種花成為「 飛入尋常百性家」的全民運動。

    別忘了,在歷史上,花還有著雅俗共賞、怡情養性的作用, 或許在忙碌、高壓、功利的社會中,拈一下花,惹一下草, 也可以放鬆身心,抒發性情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