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下的捕風捉影-->
舉凡這些年來,為了反應城鄉變化,時代演進,所以相關的城鄉觀察紀錄,族繁不及備載; 城鄉的發展、城鄉的建築、或者是文化、美食、旅行、風景、歷史…等為主題的書寫,都在城市學的範疇中佔有重要的地位。
>也是書寫城市的一本書,但它沒有城市學這麼嚴謹的規範體例,沒有城市批評或城市觀察那麼地嚴肅,它反而從比較人文、軟性、溫柔的一面,來看城市的風貌,從搖滾音樂到古典音樂,從鄉村建築到城市建築,從平民生活到貴族生活,每一個細節的刻劃,都讓我們看到一個陌生城市的想像。
了解劉軒的讀者,大概都明瞭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文化人,或者說是一個作家也好,一個音樂者也好,或是旅行家也不為過,總之,劉軒像是一個社會的載體,在他的血脈裡流動著非常多元的青春熱力,凡事都涉獵,凡事都有所成就。
他是一個性情中人,在自由隨興中帶點認真嚴肅,在理性思維中卻又帶點點感性、滑稽的生命態度,這就是他一貫的作風、生活的步調。
在上一本>中,他曾經說了,他自己因為近視過重,所以常常是先「聞」到書的味道,才能「讀到」上面的字; 他曾經從圖書館借了一本有關「克服拖時間」的書,卻因為拖太久而忘了還; 曾經花很多錢買泡泡糖只為了收藏恐龍卡,現在花更多錢收集黑膠唱片…; 你說,該怎麼形容他?所以面對這本>,其實更建議讀者以輕鬆、悠閒的態度來閱讀吧!
這本書一共分為五個章節,分別是、、、、; 前四個章節的最後,都附有一封信,分別是「給未來自己的一封信」、「給女兒的一封信」、「給德布西的一封信」、「給讀者的一封信」; 第五章節最後,以對話的型式取代信的單向書寫,記錄了劉軒與其父親劉用對於城市、旅行的想法。
>的內容,都是劉軒的觀察。比方說,他看到上流社會的人,有些穿衣的品味,是將積蓄完全投注在看得到的衣飾上; 有些花一半的錢在置裝; 有些將自己打扮成鄉巴佬一般,但可別小看這些鄉巴佬,他的衣服儘管看似平凡,但行情價格也是所費不貲的,這些現象讓劉軒體認到「低調生活」的重要,更自己詮釋出所謂的「布波理論」(Bobo); 他看到上海世博風光登場時,上海市街巷弄裡雜亂無章的建築與隨意景晒的衣服,竟然可以同時並列存在著; 他看到餐如何去定義「世界最貴的食物」-一「坨」烘蛋,蓋在一盤烤過的馬鈴薯上面,再淋上整整十盎司的sevruga鱘魚子醬,原先應該「細細品嚐」的,在大城市與大餐廳的光環加持下,成了「奢侈而且大規模」地集體歇斯底里…。
城市是一個永遠滾動,永遠翻新的,它需要注入活水,讓不同的節奏,不同的元素在當中激盪著。劉軒,或者說,是一位城市觀察家吧!他用敏銳的眼,看到我不看不到的地方。
- Apr 01 Fri 2011 13:51
城市下的捕風捉影--<<隨著城市的節奏漫遊>>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