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室裡的魯冰花
魯冰花是現在國小課本的課文,也是八○年代台灣膾炙人口的一部影片; 我和孩子們一起看完之後,每個孩子都覺得感人肺腑,也勾起我童年觀看時,一把眼淚哽咽在心的回憶。
    魯冰花,是黃澄澄的花,凋謝之後,明春會再綻放,是溫暖的色澤、希望的象徵; 更深一層的涵義,指的是我們不要埋沒人才,需要發掘孩子無窮的潛能。確實,只要好好的觀察班上每位孩子,其實他們都是「魯冰花」呢!
    小翔,課業成績總是敬陪未座,寫作業的字跡更是「龍飛鳳舞」,這樣的孩子,在傳統教育為主的教育體制中,一定是被放棄的; 然而,小翔有一項專長項目--桌球。每當到了專業訓練時間,他總是第一個到場上報到、幫忙打掃環境、教學弟妹打球,連我都必須「拜他為師」,向他請教球技呢!更強的是,他的桌球技術傲世全國,曾經獲得全國少年菁英選拔的資格呢! 看完魯冰花之後,我告訴他:「小翔,你看,古阿明(片中的男主角)雖然書唸得不好,但是他的畫畫拿了世界第一名呢! 幾年之後,希望也能在大型比賽中聽到你凱旋歸來的消息喔!」
    潔兒,乖巧懂事,人見人愛,曾擔任過班級模範生; 媽媽最擔心的是潔兒的數學跟不上同學,所以常常為此焦躁不已。我告訴媽媽,現在是一個「多元智慧」的時代,有能力、有潛力才是最重要的,所以請放手讓潔兒隨著天賦,自由發展吧!因此,每當有才藝競賽時,我總是告訴她的母親,希望有機會讓潔兒「秀」一下。從三年級開始,潔兒就在我的班上,直到現在六年級了,這段期間,她參加過繪畫比賽、鳳荔兒童走秀比賽、作文比賽、音樂比賽,其中作文比賽還榮獲教育部的肯定呢!就像<<魯冰花>>當中,郭雲天老師如果沒有發掘古阿明的天賦,激發古阿明的潛能,怎有動人的結局呢?
    阿元,從小在單親、隔代教養的家庭中成長,母親外地工作,父親因案服刑; 坦白說,來自這樣環境的孩子,應該是一個「高關懷、高風險」的族群; 阿元,也確實曾經一度是接受輔導的孩子。在一次的國語課中,我發現他發表的造句很有深度,以「好像作家的句子」讚美他,沒想到他因為這句話而四處向同學炫耀,打開了對語文的熱愛,也逐漸改善他叛逆、情緒管理上的能度。在我帶他的四年中,他的文章曾經三度上報,還獲頒許多獎學金呢!
    魯冰花的花語是「母愛」,老師在某個程度上,其實就像慈母嚴父一樣,呵護著每個種苗。展現於外在行為的是「表現」,蘊藏在內心不被人所知的是「潛能」,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,除了在「表現」應給孩子肯定外,還需要找到孩子生命中的「潛能」,鼓勵發展,才不會像「魯冰花」中古茶妹所發出的吶喊一樣:「天才有什麼用?沒有死的時候,誰也不理他; 死了,再來天才天才…」。
    魯冰花呀! 教室裡充滿著無數朵魯冰花! 如果孩子的潛能不被發現,一直認為「打球有什麼用、畫畫有什麼用…」,那麼這是何其可悲的教育呀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