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加法教育的正向力量
 
如果家長有「教師選擇權」,您想讓兒女唸哪一種班級呢?甲班:作業沒有按照規定完成,扣分; 掃地不確實,扣點; 上課不專心聽課,禁止下課; 午餐沒有吃完,勞動服務; 考試考不好,罰抄課文…。乙班:作業按時完成,加分; 清潔工作認真負責,記點; 上課認真聽講,口頭讚賞; 午餐沒有浪費,發給小零嘴。
    這是兩種不同的師生互動方式,身為家長的您,希望孩子接受哪一種教育呢?答案或許見仁見智,但是,這幾年來的正向管教,已經讓我們看到,孩子喜歡乙班甚於甲班,不論是心理層面、人際關係、同儕互助,都足以看出乙班的孩子,比甲班更積極、正面。
    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中,對於分數的掌控,我們太在意「減法原則」,也就是說,一張考試卷裡,第一大題錯幾題,所以扣幾分; 第二大題錯幾題,所以再扣幾分; 長期下來的結果,我們經常只是看到「扣分、減少、批評」等負面的用詞。然而,在一次的研習中,我看到美國的幾張考卷,老師給分的方式是: 這一大題對幾題,所以給幾分; 第二大題寫到某個程度,就斟酌給一些分數,他們用的是「給分、加法、鼓勵」等正面的用詞; 雖然兩者最後得到的分數相同,但是孩子看到考卷上的計分與給分的感受,是大不相同的。
    在這樣的正向管教氛圍之下,我也逐漸學習如何以正面的方式,詢問孩子課業學習上的成效; 例如: 做完十個題目之後,我會問:「對十題的舉手、對九題的舉手…對五題的舉手」,等到大多數的學生都舉了之後,就不需再繼續問下去了,因為最後那些沒舉手的孩子的自尊,只需我們看在心裡,事後再給予輔導就可以了。而以往的「錯一題的舉手、錯二題的舉手…錯五題的舉手」,就變成是不符合時代潮流的教育方式了。
    這幾年的大環境,也逐漸在營造一個以學生人權為主體的正向教育趨勢,包括,在基測、學測時,以答對幾題可以得到幾級分; 校內成績達到多少門檻予以貼上紅榜; 作業寫得好的給予鼓勵; 嘉獎記功的同學,公布姓名並上台表揚; 被記警告或申誡的,只公布學號後三碼; 我認為,這都是一種正向管教的象徵,也是學生向上向善的動力。
    善罰分明以及賞罰的比例原則,是學生服從老師管教的依據之一; 一味的賞,只會養出胃口越來越大而不知過錯在哪的孩子; 一味的罰,只會養成畏縮退卻而沒有信心的孩子; 身為師長的我們,都應該在賞與罰之間找到鼓勵與責罰的平衡點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
    彥佑

    洄瀾墨客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