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在國小任教,孩子對於「性」的好奇,多只停留在言語上,還不至於到「肢體」上的接觸。曾聽一位老師說:「上體育課不准穿夾克,每個月一定測 一百公尺 跑步,游泳課二次不下水就通知家長; 晨間檢查看脖子有沒有偷種草莓,有攜帶手機者,一律需經父母簽名同意…」,因為這些簡單的防範,都可以及早發現學生是否有懷孕或是不好的狀況發生。

    這次發生國中女學生懷孕八個月、產子,家裡和學校竟都沒人發現,顯然是師長共同的失職; 可能是教師面對太多的學生,或是老師「不好意思」過問這種私生活,或是家長對於性知識一竅不通,才會造成學生與小嬰兒的悲劇。

    校方這次以她交友單純、出勤正常、不屬於高關懷群…等理由出面解釋,顯然認為人際、課業、情緒的正常,就表示不會發生性的可能; 然而,從大腦科學的研究卻顯示出,性的慾望與在校表現是完全沒有關係的。

    儘管性教育、性議題已經在校園中探討許久,但未婚懷孕生子、墮胎的案件,確實隨著校風開放而與日俱增,一面擔憂少子化問題,但棄嬰卻層出不窮; 這究竟是誰的問題,也值得去釐清。師長應教導少男少女,如果偷嘗禁果,如何負起責任?小生命的誕生,如何照顧?墮胎的人性考量?這些都是生命所帶來的全新挑戰!

   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性開放的社會,許多人仍存有二十世紀的性知識,不少家庭仍維持十九世紀的保守倫理,導致悲劇一再發生; 在這個事件中,如果師長多詳細詢問、多接觸、觀察,縱使學生真的懷孕了,也可以幫忙解決後續的問題,安排心理輔導、醫療的支援、保守祕密,讓傷害降到最低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
    彥佑

    洄瀾墨客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