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<<告白>>--教育裡的生命與人性

你有想過,身為一位教育工作者,你也會對學生「報復」嗎?這是一部電影,也是一本小說-<<告白>>……。

壹、內容簡介
乍聽聞這是一部教育書籍時,原先以為應該是談教育愛、班級經營、親師生的互動,然而,事實並不如此。這是一部帶點血腥、帶點懸疑、帶點忿恨,甚至帶點人性的卑劣扭曲; 但是,其中不乏有些親師對話與互動是值得教育工作者省思的。
書中的場景在日本的一所中學,時間點在結業式; 結業式當天,森口老師發現他最心愛的女兒-愛美過世,在私下詢問之後,鎖定班上特定的二位學生; 一位是聰明絕頂但心有邪念的渡邊,另一位是毫無主見,思想單純的直樹,二人聯手將愛美棄屍於游泳池。森口老師從平日的觀察,得到蛛絲馬跡,因而在班上,直接對全班說:「我已經在他們二位的牛奶盒裡注入愛滋血液,潛伏期三到五個月,希望你們平安順利,假期愉快…」,冷酷的話語,驚動了全班,也驚動了每一位小說讀者; 森口老師的復仇,從此開始。
渡邊,自小就受到母親的疼愛,也受到博士母親的遺傳,所以在物理化學方面的表現,特別傑出; 他自製許多科學成品,參加多屆的中小學科學展覽,也如願獲得許多大學教授的青睞。母親在渡邊小的時候,便藉口到國外進修,因而遺棄了渡邊; 從小就渴望得到母愛的渡邊,希望有朝一日,能夠因豐功偉業,而登上報紙頭版,讓母親沾點榮耀,並回日本擁抱渡邊; 原先以為,科展得了第一名,就能輕而易舉地登上報紙頭條新聞,卻萬萬沒想到,當天的頭版,竟然是一位少女謀殺一家四口的事件,讓他以為只有殺人才會受到記者與大眾的重視,更讓渡邊為此忿忿不平,也讓他在心裡種下了殺人的種子…。
直樹,生長在母親溺愛的環境裡,也因此,凡事沒有主見,隨波逐流,同學相約,便欣然接受; 也因為這樣的個性,讓直樹在求學的生涯,受盡折磨,飽受欺凌。
其實,書中的直樹,原本是一位單純的孩子,但在受到森口老師的「恐嚇」(牛奶裡摻有愛滋血液)後,便產生精神上的錯亂,從關在自己的房間、大吼大叫、自殘、再到殺了母親,都足以看出直樹對於自己生命的茫然; 當然,這一切都是森口老師,以及接下來的新老師-維特老師所刻意做出來的「假教育愛」。
小說的最後,當然是悲劇收場,也確實讓渡邊、直樹嚐到苦果:「一命償一命的復仇!」。「告白」小說命名的由來,便是由小說裡的男女主角(森口老師、維特老師、渡邊同學、直樹同學、美呆同學、直樹的姐姐) 各自闡述、告白自我內心世界,從不同的視角看出自己與他人; 如此相互交叉貫串的情節,構成了一部緊張、懸疑的小說。或許有些人覺得,老師的復仇會不會太嚴厲了?這真的是老師的榜樣嗎?也許,多一些思索、同理、探討,可以看出更多師與生的互動。

貳、小說裡的教育層次
一、 生命教育:
小說一開始,便是森口老師在全班面前,問學生,究竟什麼是「生命」,並在黑板上寫下「命」字。她提及,在她初任教職時,不知道該如何與學生互動,對於教育的生涯與自己的生命感到茫然; 她提及,她有一個摯愛的男朋友,但始終不敢結婚,因為男朋友患有愛滋病,因而讓森口老師的生命,就像失去一根支柱一樣; 她提及,女兒愛美的生命,毀於班上學生的手裡,內心如此地不服氣,如此地怨恨學生; 她提及,學生的生命、前途該如何去拿捏、掌控…。
生命可以輕如鴻毛,也可以重如泰山; 可以像愛美一樣,在幾近不知不覺又毫無反抗能力的情況下,悄然死去; 可以像渡邊和直樹,隨時都以自殘的方式,讓同學看到自己的血; 當然也可以像痛失愛美又沒有另一半的森口老師,依舊勇敢的活下去,儘管痛苦,可對她而言,卻是值得。在小說裡,渡邊還一度視生命如敝屣,想將自製的定時炸彈在大禮堂裡爆炸,炸死全校的師生,更想藉由這種方式,毀掉自己的青春歲月; 後來,森口老師卻將炸彈的引線,連接到渡邊母親大學的研究室,而炸死了渡邊最想見的人—母親,這也是森口老師對渡邊生命的「復仇」。
在小說所設定的情節中,幾乎所有人物,對於生命的感受,都屬於「輕如鴻毛型」; 這也顯現出,在受到報復、恐懼、不滿的情況下,大多的人性,都是走向悲觀、負面、消極的。

二、 情緒的失控與反差:
小說裡所設定的人物,每一位的情緒、個性都有很大的波折。渡邊從小目中無人,凡事以自我為中心,也因此總是瞧不起比他差的同學; 自從他被森口老師恐嚇之後,便開始受到同學的霸凌,形成反差的人格,再到被她的好友美呆看穿心防時(有戀母情結的渡邊最忌諱被看出有戀母情緒,而美呆卻擊中他的弱點),憤而拿鐵鎚擲向美呆; 最後再到森口老師的內心喊話,讓渡邊幾乎崩潰。
直樹的情緒,原本是乖巧穩定型的,但因為受到同學的霸凌,而開始產生情緒壓抑; 森口老師的恐嚇,可以說是導火線,讓直樹從此走入一個不安的情緒世界裡,堅持躲在家裡,不再上學。不僅如此,維特老師固定每個星期的家庭訪問,更讓直樹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,儘管同學寫再多加油打氣的字條,好朋友的情義相挺,都讓直樹倍感壓力; 尤其朝夕相處的母親,更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,讓直樹受不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,最後憤而殺死自己的母親,被送進管訓教育機構。實難想像,直樹所面臨的情緒波折、情緒宣洩、情緒管理的壓力,究竟有多大。
森口老師的情緒,則相對處於較平靜的狀況; 然而,正如「會叫的狗不會咬人」一般,森口老師反而是從背後狠狠捅上一刀的人。森口老師說話的語氣總是平緩,連面對愛美的死,也是平心靜氣地描述,但背後的陰險狡詐,卻令人毛骨悚然。森口老師再度出現時,是與渡邊通電話,敘述禮堂炸彈未爆的事,其冷靜地娓娓道來其案情細節,更令人不寒而慄。當然,森口老師總是不停地與美呆通信,保持聯絡,以藉此掌握「復仇」的「最新消息」。

三、 生命復仇的病態心理:
「復仇」是心理學上一種負面的行為; 顧名之義,就是一種報復、反覆置他人於不堪情境的循環式歷程; 復仇者通常是因內心還留有加害者的陰影,因而想在適當的時機,尋求解決; 也因為時間的累積,忿恨不平的情緒蘊釀,往往造成一發不可收拾。而以「生命」作為復仇,是病態心理學上最極端的恐嚇行為,在法學上,更會受到刑法的裁量。
渡邊的復仇效應,來自於「母親」。渡邊一直認為,母親是非常疼愛他的,渡邊更相信,母親離開他是因為她要到國外進修; 等到渡邊真正到母親的研究室時,才發現母親另有新歡,也生下一位小孩子,此後,讓渡邊簡直無法置信,難過至極,更頓然覺悟:「原來母親眼裡根本沒有我,原來離開我是因為不愛我…」。渡邊一廂情願地對母親的愛,讓渡邊徹底絕望,一心想藉由復仇轉移難堪的注意力; 渡邊直接復仇的對象是全校師生和自己,豈料,渡邊設定好的炸彈,被森口老師轉接到渡邊的母親的研究室,最後真的復了母親的仇。
森口老師的復仇,最是嚴厲。他並非實際拿著刀槍反擊,而是冷靜地去做、去說,這更是病態心理學上所提及最需防範的一群,所謂「明槍易躲,暗箭難防」便是如此。但實際上,森口老師也沒有真正將愛滋血液注入牛奶盒中,她只需「撒謊」就足以造成同學的大災難; 她更請維特老師「假裝」關心直樹,實則乃是去「施加壓力」的; 因此,論復仇的境界,仍是森口老師較為高明。

參、問題與討論:
1、為什麼渡邊和直樹同學想殺害森口老師的女兒-愛美?
2、從血液檢驗報告中得知,渡邊和直樹有沒有得到愛滋病?為什麼?
3、你如何看待森口老師的復仇行為?
4、為什麼渡邊自製的炸彈沒有爆炸?
5、你如何看待書中的霸凌行為?
6、對於整部書子當中的「復仇」,你有什麼看法?
7、維特老師的造訪,對於直樹而言,究竟是關心,或是傷害?
8、為什麼美呆會死於渡邊的手下?
9、既然渡邊那麼想見母親,為何不親自去見呢?
10、請用一句話描述讀完小說之後的心得感想。
11、我們應如何輔導類似有「直樹」這般心理壓力的人?
12、如果你摯愛的人是惡意被害死的,你會如何面對後續問題?

肆、省思
看完之後,我深深覺得,在一個單純上課、吸取知識的地方、最純真無邪的環境裡、一些天真無邪的孩子,思想上怎麼會如此地殘酷,看得不禁毛骨悚然,同時也感嘆現在社會上的問題真的太多,家長、老師、學生、子女、朋友間,每個人都是多重角色,在每一個角色的位置上都存在著太多問題。<<告白>>這本書放大了這些問題,它變成了一個刑事案件、殺人事件,這不是說聲對不起就可以結束的,因此我們也要警惕自己,有時候無意間的動作或言語,其實是最容易傷害人的,尤其是在學校這種環境的團體生活裡!
教師,也許是最平凡的志業,也許是最神聖的志業; 然而,教師對於學生的付出,學生總是潛移默化、耳濡目染地受到我們的影響。當我們希望學生如何看待我們時,我們就應該做出應有的風範。「復仇」是教育裡最可悲、遺憾的暴力手段,或許,有些隱藏在內心的恨與仇,可以簡單、人性一點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