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守護山林的文化--<<走風的人>>
「讓吹來的風流動、灌進,我們叫替風開路的人; 凡經過的地方,讓風跟進氣流,我們叫他走風的人…」,這本書<<走風的人>>就是以這樣子的前提來命名,這是祖父這樣告訴他的。走風的人,是撒可努的父親,是陪著撒可努一起狩獵、一起認識自然、一起傳承原民文化的人; 這本書,就是記錄著他們共同的故事。
亞榮隆撒可努是台東太麻里香蘭部落的排灣族青年,曾寫過<<山豬,飛鼠,撒可努>>一書,其中一篇還選編進現今國中國文課本; 不僅如此,他還榮獲第一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學獎首獎,所以,他不只是一位原住民作家,更是原住民在文壇上一顆耀眼的星辰。
<<走風的人>>共由二十個小故事串接而成,記錄的都是撒可努和卡瑪(排灣族稱父親的意思)在山林狩獵的經過。如果說,只是以「打獵的生活」來寫這本書,那麼,實在太小看撒可努的內涵了。這本書,從獵獸來看原住民的狩獵文化; 從動植物的生存談民族動植物學與動物人類學; 從獵殺談生態平衡; 從狩獵過程談文化智慧……; 每一個故事,都有一個與狩獵相關且生動的標題,如「進修的山羊」、「山豬博士與獵陷」、「流淚的水鹿」、「公山羊的鬥場」、「猴子的游泳圈」、「進入飛鼠大學」…等,也展現了撒可努對文學的幽默與詼諧。每個故事前,都書寫著一小段的引言,是摘錄自故事的片段,也是最精華的部分,更是可以讓讀者思考的問題所在。
舉例來說,在「山豬博士與獵陷」一文前的引言:「我親愛的土地,沒有經過您的允許,我擅自的決定,我用謙卑的心向您祈求,希望得到您的允許…」,這便是要告訴我們--土地與人的關係; 當我們要進入山林狩獵的時候,我們是「客人」,山林是「主人」,這之間存在的生態倫理,乃是自然與人類共生共榮不變的道理。二十個故事,二十個省思,激盪著我們如何看待山林的態度。
這本書也記錄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,例如撒可努看到猴子會蒐集大量的保特瓶和樹枝,為的就是要串接成一艘船,渡河到對岸去; 山豬看到人類會緊急踩煞車,以免成為人類的餐點; 蜜蜂會聞敵人的氣味,判斷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。這樣的真實體驗,也讓沒有狩獵經驗的我們,真實地感受到動物與人類的相處之道; 原來,動物和人類都一樣,有智慧,有感情。
其實作者也相當憂心原住民文化的失傳,包括漢人對原民的誤解、不友善等,或是原住民族本身不願繼承狩獵、山林等文化遺產; 作者的父親,更在書中寫下好幾篇的祈禱詩,除了希望撒可努別因為文明的進步,而失去獵人的精神、感受不到自然的味道、看不見潛藏的危機; 這樣的祈禱,也意味著,沒有狩獵背景的人,更應體會自然、狩獵與人類三者的互動關係。
撒可努曾經離開部落,當下讓他感到萬分的掙扎與痛苦,甚至認為部落是落伍的; 然而,當他重返故鄉,將自己內心歸零,重新出發時,他反而相信自然的真實,被土地接納的榮耀。
<<走風的人>>就是從這個出發點展開,從走進部落、走進獵場,再到歸程的禮讚、大自然的聚會,每一篇都是原住民狩獵文化最深層的省思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