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東縣民為什麼要倒扁
清晨,第一道曙光自東海岸升起,映照在太平洋上,波光粼粼,原本應該是祥和的一片,然而在我踏上辦公室的途中,卻圍起黑壓壓的「鐵幕」; 原本應該是最有文藝氣息的”南京路”,好像變成一九三七年”南京大屠殺”的戰場。
目前分類:社會時事評論類 (217)
- Oct 13 Fri 2006 16:35
台東縣民為什麼要倒扁
- Oct 13 Fri 2006 16:31
愛滋病患、關愛之家
照護愛滋病患的關愛之家被住戶強迫搬離社區,引起正反雙方意見。住戶大樓民眾認為,與愛滋病患同處一社區,喪失了免於恐懼於安全生活環境的權利; 法官判決社區住戶勝訴,是因為社區自訂的規約中,已明白指出關愛之家違約。
愛滋病患會對住戶造成威脅的原因,主要是怕被傳染上,其實這突顯的是我們對於愛滋病患的無知。根據醫療人員的說法,愛滋病患主要是透過性行為、輸血、與毒癮者共用針具才會傳染,並不會透過平日的社交、唾液、流汗等方式傳染,所以住戶其實也不用太緊張; 至於患者使用過的器具,只要統一收集,統一消毒,應該不會構成嚴重傷害才是。
- Oct 13 Fri 2006 16:28
高雄捷運
高雄捷運各部分路段均已陸續進行測試,讓高雄縣市民眾感受到未來的交通將可愈來愈便利。儘管高捷曾傳出有害形象的報導,舉凡泰勞暴動、地層下陷、建物坍方、金融勾結弊案等,但也請民眾給予高捷一個掌聲,期待高捷將會帶給民眾更多福利。個人認為,高雄目前公車並不發達,筆者衷心期盼高雄捷運能伸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並帶來舒適感與便利性。
從建物造型及使用內涵來看,無疑可以增添高雄的藝術美感; 在各捷運站內,可以設有藝廊或是裝置藝術,站外的廣場也可以舉辦街頭表演或是講座; 讓有文化沙漠之稱的高雄,更有文化氣息。
- Oct 13 Fri 2006 16:25
小琉球候船
筆者利用連假到屏東琉球旅遊一趟,等候搭船的印象,頗令人擔憂,險象環生,不時傳出有小孩嚇哭與暴動、喧囂的聲音傳出。小琉球有二個港口,一為公營碼頭,另一為民營觀光碼頭。二港口每日開出約八班左右,但假日及特殊情況則機動加班。然而在連假時儘管己加開密集班次,仍無法滿足龐大的載客需求,筆者將所見提出看法:
(一) 候船動線規劃:排隊路線分為散客與團體,然指示牌已被大量人潮遮住; 有些人在散客與團體雙方互相遊走,更造成隊伍的混亂; 建議比照旗津和鼓山輪渡站,規劃出機車與旅客的遵循方向。
- Oct 03 Tue 2006 08:59
中秋送禮馬屁文化
中秋送禮馬屁文化
每逢佳節總會有學生家長送禮的情形出現; 中秋節即將到來,最近亦有家長送禮盒到辦公室給老師,只見老師推亦不是,收亦不是,令雙方都尷尬。
- Oct 03 Tue 2006 08:57
台鐵女站長與兩性平權
台灣即將出現女站長,這是台鐵百年以來首次出現的女站長。
隨著性別平等的呼聲在台灣喊得震天價響,但是我們卻發現處處有限制女性或是性別限制的應徵海報。日前性別平等委員會已宣佈,除非工作有考量到兩性身體方面的,否則不得以”男/女性較佳”來粉飾。
- Oct 03 Tue 2006 08:55
台灣棒球為何流失人才
隨著王建民、郭泓志等棒球好手紛紛傳捷報回台灣之後,讓國人的體壇在瞬間享譽國際; 吾人也開始思考,這幾年的台灣運動,除了棒球、跆拳道曾大放光芒外,其他的運動是否夠格登上國際舞台呢? 筆者認為,台灣是很重視體育活動的,然而在打造體育環境時,卻是模糊的; 以籃球而言,多少青少年朋友喜愛打籃球,但礙於身高問題,國人是無法與西方人比美的; 以撞球為例,台灣有許多撞球好手躍上國際,但是民眾對於撞球的刻板印象,是「不良場所」、「青少年群體作亂」的負面字眼。也因此,我們台灣人本身固有的天性和價值觀是讓運動的發展游移不定的。
台灣的教育也重視體育課程; 但以棒球而言,一來,師資培育機構鮮少有培育優秀的棒球師資,或是過多的棒球教練往往專注於理論與技巧,而忽略了學生的身心狀況,亦即學生在生理上的發展與棒球認知的循序漸進。有些學校為了顧及安全,以「樂樂棒球」取代真實的棒球; 我們不能說台灣不重視棒球教育,而是方法上有待商榷; 至於要躍上國際舞台,更得費一番功夫了。
- Oct 03 Tue 2006 08:54
勇敢的學生請站出來
從這次的倒扁行動與之前的良知八十等暖身運動,我們看見許多學生的參與,也累積了民主素養的能量。回首多年前的野百合學運,數以千計的學生,群聚在中正紀念堂前爭取正義,與今日大相逕庭; 筆者在大學時代,亦曾是學生會幹部,除了展現團隊高度的凝聚力外,更高貴的價值在於透過學生的訴求與幹部的交流,發展公共論述,以為學生爭取權益。然而到了現在,儘管出現了台大汪震亞同學、黎文正同學、建中、北一女等,甚至也有小六學生的吟詩倒扁,都難和早期的學生運動比美。
學生的力量何其可貴!然而在現在的國民教育當中,身為教師者,往往不鼓勵學生參與運動,因為那是大人的東西; 而民主與法治的觀念,也常被冠上「政治」之名,充其是只是簡單地行使選舉、法律講座、有獎徵答等,而這些僅為落實學生運動的「事前作業」而已,最重的「具體實踐」卻活生生地被教育現場排擠了。因此學生不熱衷於民主運動是可想而知的。但是大學生,是一群具有獨立思考與價值判斷的菁英,是”寧鳴而死,不默而生”的族群,是一群遇到不平要表態,遇到不義要發聲的中流柢柱。令人遺憾的,我們看到鮮少大學生談論民主的價值、國家的願景,更別談要站出來了。
- Sep 12 Tue 2006 16:04
防範自殺
拜讀章秋一文「自殺率高成長,政府之恥」後,個人頗有感觸。目前聽了一場防範自殺的講座,內容提及了:根據統計,有意自殺的人,往往不是真的想自殺,而是在對照某欲圖自殺的指標之後,才自認為自己有符合自殺的條件。就如同一位沒有憂鬱症的人,在自認為有憂鬱傾向,對照憂鬱症的各種指標之後,發現各種指標都吻合,且隨著憂鬱指數攀升,更強調自己確實有憂鬱症。而想自殺的人,往往是出自於輕微的自殺念頭,因為想不出開,再加上媒體或外界的前例,使有自殺念頭的人,認為自殺是可行的,於是一念之間就輕生了。
也因此,媒體往往是促成自殺的其中一個兇手之一。筆者想提出世界衛生組織(WHO)於1997年曾公布的自殺報導原則,分為「六不」與「六要」原則,作為媒體報導自殺新聞時的方針。六不包括:一、不登出照片和自殺者的筆記或便條。二、不描述自殺方法細節。三、不作簡單的自殺原因推論。四、不榮耀或聳動地報導自殺行為。五、不帶有宗教或文化的刻板印象。六、不推卸責任和指責。
- Sep 12 Tue 2006 16:03
孩子的倒扁
拜讀劉韻詩老師一文”群眾活動,兒童不宜”之後,筆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。
許多人在談論倒扁為何要讓孩子參與?個人認為,這次的倒扁行動雖然是以大人為主體,然而也看到許多學生組團參與,更看到有小孩依偎在大人身旁。孩子雖然不懂何謂民主、何謂真理,但藉由群體的靜坐與吶喊,孩子可以感受到一股震憾力,這即是目前教育所欠缺的部分—體驗教育--意即實地到現場,以眼睛看群體的互動,以耳朵聽正義的聲音,以肢體表達行動的訴求,這就是最典型的體驗學習。這麼有意義的運動,不值得參與嗎?縱使只有體驗二小時,但卻刻骨銘心。
- Sep 12 Tue 2006 16:02
中正機場更名
沿用二十七年的中正國際機場,昨日走入歷史,正式更名為台灣桃園國際機場,引來正反雙方不同意見。
行政院提出改名的做法,其主要目的是去中正化; 呂副總統宣稱機場更名能提昇台灣能見度,朝向國際化; 筆者卻認為沒有必要為改名而大費周章。據報載,此一改名的動作,添增路標指引、公文往來、文書宣傳及其他細節的變更,共計耗費近億元; 且約需半年的時間才能完成。不僅政府得支付這筆錢,民間也逃不掉這筆帳。
- Sep 05 Tue 2006 11:12
文化與文明
文化與文明
曾任台北市文化局長的龍應台,日前發表了新書:「請用文明來說服我」。龍女士在書中提起民主的真諦以及國外民主之路的歷程,然而在目前的政局中,與其說嗅不到文明的民主,倒不如說是在蠻荒中苟延殘喘。龍女士在評民主、人權等課題時,單刀直入,銳不可擋; 談起文化,卻又纖細柔和。
- Sep 05 Tue 2006 11:11
燭光
龍應台女士除了「品格」、「陳水扁」這一課之外,日前在天下雜誌亦發表了一文:「有能力的人,請把你的燭光照遠」。
前天因癌症去世的向日葵陳子衿同學,二年前回母校,勉勵學弟妹不畏艱苦,邁步向前走; 口足畫家楊恩典因乳汁豐沛,將分散給有所求的寶貝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; 比爾蓋茲和芭菲特捐出大筆財富,濟弱扶傾…。每位有能力的人,他們的燭光都照得好遠好遠!
- Sep 05 Tue 2006 11:10
有能力的人請把燭光照遠
這一二個月來的新聞,雖然環繞在政治亂象中,但仔細翻翻其他版面,卻也看到一些值得分享的消息:
前天因癌症去世的華梵大學畢業生陳子衿同學,二年前曾回母校,勉勵學弟妹遇到艱苦時應該不斷披荊斬棘,勇往直前; 在病床上,還忍痛寫下「給生命的情書」送給關心她的朋友!生命的力量,何其崇大,教人不免感懷!
- Aug 29 Tue 2006 15:03
同性戀問題
日前北市議員厲耿桂芳公開反對市府編列預算支持同玩節,並與部分天主教團體共同聲明,強調”同志”會帶來「亡國滅種」等不友善的態度; 更有人士提出需「矯正」同志的荒謬言論,筆者想提出我的看法:
從生命科學的立場來看,生命的初期,原先是女胚胎,到六個星期左右,如果男性荷爾蒙出現,就會把這個女胚胎轉成男的;到青春期荷爾蒙出現時,完成天賦的性別使命,在胚胎的關鍵期,男性荷爾蒙過多或過少都會造成日後孩子性行為的偏差,而男同性戀是女同性戀的十倍,也是因為男性是由女性轉變而來,在轉變的過程上容易出錯; 基因上的錯誤何來矯正?
- Aug 25 Fri 2006 15:12
農耕價值
最近一則新聞,內容提及一位住台東關山的小朋友立志為農,不但熟悉播種拾穗的動作,連操作起農耕機與插秧機亦有模有樣。這位孩子每天在大太陽底下,不畏日頭赤炎,還樂在其中,面對記者的問話,驕傲地說:「我九歲的時候就立志務農了!」看完這則報導之後,除了為農家子弟喝采之外,也提醒了執政當局:「為何需要由一位年僅不到十歲的孩子,來從事這種辛苦的工作?」。如果是為了「勞其心志,培養肯吃苦、肯耐勞」的意念的話,立意固然是良好的; 但若是從另一方面來看,由於苦於年輕人的外流於農業人口的不足,才讓小孩子下田工作去,政府的確需要重新檢討政策的錯誤,並積極立法,來挽回流失的農業人口。
台灣自從脫離農業時代,進入工商業社會之後,對於農業的投資越來越少,政府對於農業的保護政策也愈來愈漠不關心。年輕的一代不願走入田中; 父母也認為務農沒有前途,自然而然就不讓孩子有下田的機會; 到了高中職,也越來越少的農校、農專; 連大學選填志願時,農業系也越來越招不到學生; 更甚者,還堂而皇之的將單純「農業系」改為「農業化學、推廣學系」或「農業與自然資源」、「基因、栽培、科技學系」等。原來,我們整體社會的價值觀開始轉變,轉變成「農業」是一個沒有勇氣抬頭的產業了。
- Aug 23 Wed 2006 15:55
紅毛港遷村
固守家園與文化傳承--紅毛港遷村
位於高雄市最偏遠的小部落--”紅毛港”即將陸續遷「村」了。由「紅毛港」一辭可知,此地曾有荷蘭人(紅毛番)在此活動; 再由行政區域畫分,直轄市應只有「里」之畫分,然紅毛港之人士卻以遷「村」為訴求,可見其文化背景與歷史淵源及生活機能之獨特性。
- Aug 23 Wed 2006 15:54
環保署狗仔隊
環保署有鑑於環境的髒亂及長久以來取締績效不彰,乃有意讓全民當「狗仔隊」,一起檢舉製造環境髒亂者。
有人認為此舉的產生,正導因於政府未善盡職責; 有人認為此舉會造成民眾係緊張; 亦有人舉雙手贊成,認為環境是屬於大家的,本來就該回歸讓全民來監督。
- Aug 16 Wed 2006 17:36
驚艷紐西蘭,美麗經濟學
這一期的天下雜誌封面故事為「驚艷紐西蘭,美麗經濟學」。位於南半球的一個小國,在觀光產業、電影工業卻像大國一樣這麼地富有「競爭力」; 紐國總理海倫克拉克沒有搬出什麼企業、行銷的大道理,她真懇的說:「誠實,是紐西蘭的基本價值」、「在紐西蘭,幾乎不可能發生為了想有錢而從政的事; 人們不會為了致富,或給自己的家族帶來好處而從政」。多麼正直的一段話!
「競爭力」、「誠實」在台灣,是近日來不斷被提及,卻若有似無的名詞; 或許可以這麼去理解:在台灣,這個時代已經沒有什麼人在提競爭力、誠實的願景了。台灣這陣子的風波,已經明顯看出我們忽略做人的教養卻一味地陶醉於競爭力的發展,早己呈現了預期的破綻,導致社會秩序瀕臨崩潰的邊緣。基本的美德不存在,何來競爭力?當競爭力沒有實質的內涵也沒有道德品格當做支持點時,那是禁不起考驗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