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社會時事評論類 (217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情人節到來,各旅館、餐廳紛紛推出「情人套餐」、「情人套房」,或是「激情」娛樂等各種噱頭; 其實每次報導這類新聞的時候,心裡都很不是滋味。一來,有多少沒有情人的朋友,在這波熱潮中被淹沒; 二來,為了突顯男歡女愛,許多節目已經出現界臨「限制級」的畫面,這已經讓在多少年幼的孩子百思不得其解了; 三來,金錢堆積出來的情人節,真的苦了那些窮人家呀!
台灣的節日隱含了二個問題,一是「文化層面」,另一是「價值層面」。例如,聖誕節是西方的節日,在台灣稱為「行憲紀念日」,為什麼我們的商場,我們的孩子每到聖誕節,就開始大量被聖誕節的產品「洗腦」?這是一種「文化分裂」的問題; 其實,我們應該去認識行憲紀念日的意涵,舉凡為何會有行憲紀念日?其有何意義? 再以教師為例,從孔子時代,老師一直被認為是最具儒家倫理與教師典範的,但教師節卻變成只紀念不放假,這對於「師道」是一種揚棄與貶低。簡單說,不是我們的節日,我們假裝是; 是我們的節日,我們卻又不承認;這就是典型的「文化精神分裂」,也是台灣在推動節日特色的困境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農委會日前推動的「漂鳥運動計劃」,主要是鼓勵年輕人、小朋友從大自然中探險、歷練,培養冒險患難,刻苦耐勞的精神和毅力,進而創造一種新的生活與生命體驗。這個計劃,早在十九世紀末的德國,有鑑於當時年輕人欠缺環境意識與土地倫理,故由一群青年人發起,成效亦隨著成員的響應與時間的擴充卓然有成。
台灣曾在今年四月時,由台大黃武雄教授、作家小野先生、自然觀察家徐仁修先生發起「千里步道」,喚起民間力量,一切的規劃與管理都由當地人民做決定,匯集多方意見,凝聚共識,創造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步道,同時亦兼顧生態資源的保育與社會景觀的價值; 此一步道之所以誕生,乃有感於在工業發達的社會,欲重新喚醒人與自然的關係,並用雙腳踏上步道,以覺知土地的親和性。唯有人能感受與土地互動的親密關係時,台灣的環境才有留戀的空間。日前靜宜大學生態系所發起「環島苦旅」活動,亦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隨著資訊的普及,台灣各鄉鎮市圖書館、文化局、社教機構等,幾乎都有電腦供民眾上網。筆者發現,絕大多數的電腦,大多指名”不得打遊戲、聊天室、色情網站”等,但大多數的管理人員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唯有較「認真、雞婆」的管理人員,才會稍加遵行。
筆者卻認為,許多幼稚園、國小生會到圖書館打電玩遊戲,不應完全禁止。從多元學習角度來談,電腦遊戲所呈現的鮮豔色彩、動靜態畫面,可以刺激腦部發育及手眼協調的能力; 從遊戲中的思考與邏輯推理亦可加速腦細胞分裂,使神經間的連結加密,對於學習,絕對有益處。電腦遊戲未必是有害孩子心智的,就如同漫畫也是有教育孩子的良善效果,如果連讓孩子放鬆的空間,都給侷限了,那麼圖書館所提供的電腦,其效益可能會大打折扣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台灣生態學會的”2006找尋台灣生命力環島苦行”己經起飛。多年來,靜宜大學陳玉峰、鍾丁茂教授不斷鼓吹環境教育的萌芽與催生環境意識的形塑,這次結合了有共識的民眾,期許台灣除了在發展經濟與啟迪人文素養的同時,別忘了人與土地的親密關係。
台灣如此多的環島苦行僧與自行車活動,為何我們需要再艷陽下走出這段苦旅呢?最主要的意義也許就和之前黃武雄教授所發起的千里步道一樣--”重新檢視人與自然的關係,由民間透過自我組織的力量”來完成,尤其在政治人物掌權的時代,能夠將提提議、勘查、經營、管理全權放手由學校來規劃,著實不易。其實,執政者的菁英主義思想一直是台灣社會的主流,任何方案除非走出菁英階級的界線,去發展公共論述,引發思想論辯,讓民眾參與,尋求社區支援,才能更親近於大眾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綠色生活及生態旅遊是國內近年來極力響應的課題,隨著暑假旅遊旺季到了,筆者日前也到綠島享受一番,在此想從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中提出一些「環保旅遊」的方法,以俾對台灣、全球的環境負荷量減少到減低:
食:盡量食用當地出產的蔬果、魚肉等,一來新鮮,二來減少外地運送所排出的油污染與運費。且食物盡量各部位均能物盡其用,少浪費,有些菜渣可做為其他寵物食物或是肥料,對於土壤亦能有增加沃度的益處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幾年,台灣在整體的社會結構真的出現奇特的現象,尤其反應在人口-就業層面上。台灣政府一直在談少子化的問題,但卻沒有真正考慮到造成少子化的原因—“經濟問題”來對症下藥,一味推出鼓勵生育專案,卻沒真正治本。
四五十年代的人們,農閒時”增產報國”,造就了七八十年代的經濟奇蹟,因為在當時的農業社會裡,沒有極富、極貧的現象,大家日子一天一天過,倒也蠻愜意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報載一名台大畢業的父親,因為對於兒子的生活表現甚嚴,因而出現有虐兒傾向的管教方式。這個新聞讓我想起二個多月前的二則新聞: 一是阿嬤因為太愛兒子而殺了他; 二是明星高中的情殺。分析這則新聞,會發現這是兩個事件的綜合。
其實媒體將「台大」二個字眼當作標題,讓人有些疑感。究竟是連台大畢業的光環都會出現行為偏差,更何況是其他學歷的? 或是其他父親的行為偏差本屬理所當然,這個”台大”就是值得期待?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一期的遠見雜誌,提到了新一波的競爭力,內容公布了國內首度創意城市調查的數據,其中「創意」是一項具有關鍵性的優勢。建築、政策、法條是硬體建設的一部分,唯有揉合創造思考的軟性實力才能為競爭力加分。
每個縣市都有其所代表的創意城市,創造力不是單一的腦力激盪,它更代表政府效率、基礎建設、科技指標進一步的將其軟化。從一個活動的規劃、評估、執行與檢討,都可以加入創意點子,呈現出最具特色的一面,舉凡假面藝術節、半島風鈴季、城市光廊、路跑健走登山等,就是融入藝術的創意象徵,也增加了城市的美感與生活品質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拜讀今日有一篇”趕鴨子上架的學運”,筆者想發表我對學運的看法。
台大學生在網路上發起了學運召集令,旨在要求總統應暫時離職,靜待司法調查親信及家屬涉及的不法案件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世足賽開踢了!不僅讓全球的球迷為之瘋狂,更踢進德國大批的錢潮。主辦單位FIFA(國際足球協會)投資十億歐元舉辦比賽,扣掉成本之後,可以賺進八億歐元,包含轉播權、贊助金、門票、交通費、周邊食宿等。想想高雄在2009年即將舉辦世運,屆時將會帶來多少商機,製造多少熱點,我們拭目以待。
身為高雄人,筆者認為要讓高雄藉由舉辦世運,增加高雄在世界上的能見度,除了國際競爭力排名勢必要不斷往前邁進外,在政務治理、財務經濟、企業責任上保持一定水平外,改善市民的生活品質才是根本之道,舉凡環境、觀光、交通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自殺-從輔導開始
據教育部軍訓處的一個統計數字:「台灣平均3.6天有一名學生自殺死亡; 佔了學生死因第三名。」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台鐵從六月一日起試辦”女性專用車廂”,平價兩極化,筆者想提出我對這一創舉的看法:
性別平等:在台灣大力強調兩性平權,打著「性別平等」的口號時,台鐵推出這樣的車廂,不禁讓人懷疑「平等」的意義何在。其構想是仿自日本,讓減少男性犯罪機率、女性乘客有舒適感,未來不排除在捷運及高鐵實施。若是站在女性身心安全的可能立場來想,我們難保男性不會遭致到類似的騷擾; 而一味以「女性」的角度思考,未免有些偏頗。而獨立出來的車廂,讓一般男性民眾會對其是否有額外服務或享有優質環境、設備的”特權”,而有”一個價錢、二種服務”的心態。台鐵宣稱,通勤電車女性乘車比率略高於男性,比例約二分之一,若是以些數據安排車廂數,理應設置一半以上才合理,為何只設在第一和最後一節車廂呢?那其他沒有擠進去專用車廂的女性,豈不就自認倒楣?台鐵將女性「隔離」出來,實際上是對於女性的更不平等與被用更特殊的眼光看待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趙玉柱曾是小學退休校長,如今其關說利益和三十多萬的乾薪,真讓人懷疑學校”禮義廉恥”的校訓其存在價值在哪裡; 杜正勝部長是學中國史的,理應對成語典故、歷史人物行為操守瞭若指掌才是,但其接二連三的犯錯、強辯真讓人不解部長的胸襟; 媒體大量報導李泰安,早己像極了推理劇和肥皂劇,好像越荒唐的新聞越能抓住觀眾的胃口。
從小,每個人都叫我們要誠實,做乖小孩、正派的人; 但是等我們越來越長大,就慢慢發現我們都錯了; 因為那些現在在社會上名利雙收、飛黃騰達的人,哪些人不曾幹過壞事、貪圖利益,甚至壞到上了新聞頭條也不覺羞恥; 而我們平凡的人,活得辛辛苦苦,就是太「聽話」,太聽長輩們的話了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May 18 Thu 2006 16:47
  • 鞭刑

報載高縣縣長擬採行鞭刑方式來對付校園治安及暴力問題。筆者認為,站在教育愛的立場,此作為和零體罰確實背道而馳,更何況已經將司法的條文加諸於教育上,更形不妥。
法律是預防犯罪的必要手段,但事實上犯罪行為並不會因為法律的訂定就完全消失; 因此,鞭行是否能真正遏止校園暴力,仍是個疑問。管教無效要檢討管教策略而不是採用無法幫助教師的加重處罰; 管教不能代替教學和班級經營; 加強專業才可幫助教師; 解決師生衝突要靠協助,訴諸權威只會造成師生對立。儘管孔子在教育子弟的時候,亦曾以杖叩其脛來體罰,然在講求人權及時代變遷的今日,體罰已在法令上站不住腳了,且心理學早已證實,體罰對於孩子長期的學習是沒有效益的,更何況鞭刑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台灣在全球競爭力排名中,大幅退步至十八名,除了經濟表現、企業效能、政府效能與基礎建設值得深省外,這正是社會學上的一個正常現象。
社會發展理論有個名詞-依附,亦即是資源不足的國家,若要取得競爭力,一定得向高度發展國家取得資源或尋求共生關係。有一教授曾提過”勞動國際分工”一詞,指的是資本主義發達的國家,一旦面臨市場飽和或是經濟低潮危機時,會將矛頭指向發展中國家的勞工與各種產業元素,以取得優勢的成長契機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幾年來,外藉配偶、新台灣之子逐漸成為台灣社會現象的焦點。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,外籍配偶(以印尼、越南籍最多)所生的子女約佔13.7%,平均每七個新生兒就有一個新台灣之子,其所佔的比例確實很高。
一般說來,外籍配偶家庭多屬弱勢家庭,而在台灣有一個很特殊的現象,越是底層社會(弱勢家庭)的家庭,其生育率愈高; 而相較之下,高所得、高學歷的家庭往往顧及孩子未來的教養問題,往往不願多生; 再加上國人的生育率逐年下降; 未來台灣人口結構的變化,將使得新台灣之子與台灣子女的比值愈來愈大。另一方面,外籍配偶所生的子女,其學習能力、環境適應均需有段謀合期才能跟得上台灣子女,而在學習的這段過程,不排除會造成行為偏差的現象。因此,整體的教育素質與輔導機制將會造成另一問題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政府高喊拼”經濟”,我倒認為,若能拼「知識經濟」也許才是一個國家進步的動力。
在傳統經濟中,農工商等一二級產業為生活主要支柱,經濟發展仰賴勞力、資本、原料等,隨著科技日新月異,面臨的是瞬息萬變的世界,知識經濟則取代了傳統經濟地位,它以創新、資訊、科技、全球競爭為成長動力,因此也稱”網路經濟”或”訊息化經濟”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舉辦多年的全國大專優秀青年領袖選拔,日前在逢甲大學圓滿落幕; 筆者有幸受邀回去分享社會經驗與理論實務的座談,在此想提出淺見,就教於先進。
筆者曾試著詮釋何謂優秀青年領袖?究竟是對於政治議題能侃侃而談,了解兩岸情勢與國際脈動?或是對教育議題有改革及推行的方針?或對弱勢族群能提供友善的社福措施?或是對宗教、環保、經濟有更洞燭機先的遠見?其實這是一個客觀且多面向的解釋; 但大多數人受到媒體的影響,總認為政治人物才是真正的領袖,而忽略了其實也有所謂的宗教領袖、教育課程領袖及各領域學有專精的權威領袖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報載陳進興的二個兒子,目前在國外適應良好,課業行為表現和數年前大相逕庭。看到這樣的新聞,真令人感到欣慰。
「環境」在這個事件中,扮演了重大角色; 在美國都會裡有獨樹一格的「都市教育」,反映出城市的各種社會現象、教學運作也偏離傳統教育哲理; 孩子頂嘴、偷搶、鬥毆已是家常便飯,槍械瘋狂掃射也不難想像,因此,在這樣品格真空的大環境中,若沒有完善的家庭教育,孩子絕對是到谷底。在這個新聞當中,我們看到養父母及台灣更生團契等慈善機構的關懷之下,讓孩子崇尚人性的至善,因此李家同教授這麼說:「再壞的小孩,也抵擋不了真心關懷。」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黃武雄教授的”千里步道”夢想正在起飛。多年來,黃教授不斷鼓吹社區大學的萌芽與催生公民社會的塑造,這次結合了生態,期許台灣除了在發展經濟與啟迪人文素養的同時,別忘了人與土地的親密關係。
環境教育是最能讓孩子感動的生命教育; 孩子從自然中看到一隻蝴蝶從卵、幼蟲、蛹,最後化成蝶,孩子的感受除了視覺的驚奇外,更能透過內在的反思,體悟到生命的延續性。千里步道在環境教育的意涵,即在於喚起人對環境的情感連繫以及激發出生命的力量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