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高喊拼”經濟”,我倒認為,若能拼「知識經濟」也許才是一個國家進步的動力。
在傳統經濟中,農工商等一二級產業為生活主要支柱,經濟發展仰賴勞力、資本、原料等,隨著科技日新月異,面臨的是瞬息萬變的世界,知識經濟則取代了傳統經濟地位,它以創新、資訊、科技、全球競爭為成長動力,因此也稱”網路經濟”或”訊息化經濟”。
有一本書名為”世界是平的”,提到知識與資訊的差別; 資訊是每個人都可以獲得,不管是上下層社會的人、聰明或拙劣、黑人或白人、年老或年幼,只要懂得接受訊息或書報等任何媒介,都能享受到資訊; 但知識不等同資訊,知識是透過經驗的傳承,將資訊融會貫通,並培養舉一反三的直覺,因此是需要有智慧、肯花腦力的人才能取得。而將資訊轉化為知識的唯一方法,就在於「閱讀」。
在這幾十年來,我們所知所見已超越五千年的知識,每個人不可能花有限的時間去經驗無限的事理,唯一的方式就是透過廣泛閱讀來增長智慧,因此洪蘭教授這麼說:「廣泛閱讀決定了我們的認知架構,而此架構正決定知識汲取的多寡。」在國外,一般的文學、非文學、平裝、精裝的書籍,其價格比電影票高或相當,但民眾仍習慣將錢投資在書本上; 在台灣,電影票和一般書籍費用不相上下,但民眾仍以看電影為主; 其實這是一個價值選擇思考的矛盾點。閱讀所帶來的知識經濟,不是外顯的習慣,而是內化的氣質。
在知識經濟所帶動的社會現象中,不可避免的”數位落差”,而且隨著知識經濟的風潮越盛行,貧富差距的拉距更顯著,日前的學測火星文事件即是一個顯明的例子。
知識經濟的潮流是一個不可抵擋的趨勢,也是一個國家進步的象徵性指標,但若我們任由知識經濟的潮流不斷擴大,可能造成的後果,也許會像流感一樣,不斷蔓延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