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文化與文明
曾任台北市文化局長的龍應台,日前發表了新書:「請用文明來說服我」。龍女士在書中提起民主的真諦以及國外民主之路的歷程,然而在目前的政局中,與其說嗅不到文明的民主,倒不如說是在蠻荒中苟延殘喘。龍女士在評民主、人權等課題時,單刀直入,銳不可擋; 談起文化,卻又纖細柔和。
大陸學者余秋雨先生日前在香港發表演說,主題是「文化長河中的台灣」,內容提及在台灣,文化愈來愈不重要,甚且有成為政治工具的危險,這種感受,不僅讓余先生不安,也讓本土的藝術家(林懷民、李安、蔣勳…等)感到憂心。
文明多般指人類社會高度發展後所呈現的繁榮景象,故與落後的野蠻社會(savage)作尖銳的對照; 而文化乃是經過人類腦力激盪所耕耘出來的精神與物質成果。兩者都是軟性力量(soft power)的一部分,但卻由於政治的介入,腐敗了其本質。
文明和文化有時並不是相形相成的,有文明的地方不見得有文化,而有文化的地方不見得有文明; 文化像極了一條流動的河流,隨時注入新生命; 文化絕對不是固著化的,文化一旦停止就完了; 而文明就是從文化中發展出來的。以西藏地區為例,坦白說那裡並不文明,但卻蘊育非常豐富的文化,如高原文化、邊境文化、宗教文化、種族文化,尤其在青藏鐵路通車後,更帶入漢族文化與城區文化,可見文明和文化不但可能對立,而且毫無干係。
筆者居住的高雄,多少人諷刺為「文化沙漠」,但誰都不敢否認高雄是台灣次於台北的文明城市。因為藝文活動不多、藝術人才不足,工業區、加工區佔了泰半高雄市,自然而然高雄市就在工業大城中慢慢生成。然而,相較於台北,接連的文化大道和藝術特區,造就出不凡的文化氣息,也吸引了多數的文化人。
文化是社會裡最柔性的區塊; 城市的建築可以讓市容看起來更熱鬧,但城市的文化可以讓市容看起來更美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
    彥佑

    洄瀾墨客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