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期的遠見雜誌和許多電視頻道合作推出了「上學好難」的專題,道盡了小校的悲情; 尤其是封面故事中,孩子落寞的臉龐及幾個手寫的童字,相信沒有一位教育工作者看了不會心酸。然而,相較於監察院為了節省預算與教育部為了促進城鄉交流的說辭,我也相信沒有哪位關心教育的人能認同。
相較於一般地區,偏遠地方的孩子除了社經地位、家庭背景、文化刺激等不及城市之外,如今又增添一層的弱勢—剝奪就學權利。當城市的孩子因為追求明星學校與豐沛的學習資源,不惜成本跨區就讀; 但這群”我的學校不見了”的孩子,竟是被「政策」所逼,不得不跨區求學; 多麼諷刺!!孩子想得不多,留在他們心中的只是一個再單純不過的想法:「為什麼我的學校不見了」,它們絲毫不知道政府的力量是可以為偏遠地方貼上標籤的!
誰都不能否認家庭教育對於人格塑成的重要性,尤其對於國小階段的孩子來說。舉世聞名的芬蘭教育,就是植基於家庭教育的成功! 而如今卻要孩子爬山涉水渡海求學,住宿於親戚家、通車,只為滿足在上者的政令; 雖說可養成孩子獨立生活的性格,但我心疼為何我們最純樸的教育環境變得如此面目猙獰; 每一次的教育政策,都充滿官僚味。
沒有研究顯示小班教學的成效會比大班教學遜色; 也沒有數據能指出多少學生數的班級與校園才是「最適人數」,我們政府○○聲聲說要照顧弱勢,尊重孩子的學習權、要本土…,但請別忘了被你們忽視的這群,他們才是最不忘「本」,也最「土」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