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教育部對於弱勢學生,不斷提出措施以彌補其天生不足,舉凡幼兒優先入園、教育優先區、攜手計劃、教育史懷哲、國中技藝教育學程、關懷中輟生等,而這學期又新增一項政策-「課後照顧」,以往對象為國小生,今年起延伸至國中生,主要是可以配合家長下班時間。
老師、家長對於此政策的反應不一,筆者認為這是一個縮短城鄉差距的方法之一,但也同時存在一些待注意的問題。
偏遠地方的老師,有半數以上都是剛畢業的年輕老師,幾無家庭負擔,且應較年長的老師具創意、活力,不論在與孩子的互動或是課程的設計,都較為上;手; 且近來教師甄試不易,能脫穎而出的老師,肯定具備專業能力與教學熱忱。
偏遠地方的父母,往往社經地位低,以原住民地區、外籍配偶佔多數的地方而言,坦白說,充滿著酒癮、暴力等不友善的環境; 這些地方的老師,通常是村落中學識較豐富的,且父母也普遍信任老師的專業,故往往信任將學生於下課後留校託付給老師。一來放學後有同伴,二來也減輕家庭負擔。
但有幾項值得注意的:(一)長期讓學生於晚上七八點回家,是否有校車接送?父母都能準時來接送嗎?老師是否須抗起「司機」的責任?(二)教師不斷提供服務給弱勢學生,政策一下來,累了老師,父母反而輕鬆,家庭功能漸漸式微,易造成反效果; 親師之間應不間斷合作,才能學校與家庭兩全相顧。(三)教師上滿一天的課之後,是否有體力再為孩子課後照顧?教育部能否開闢新管道,如外包給課輔機構;、公辦民營、或讓流浪教師也加入行列,此舉應可減輕學校教的負擔。
教育部的政策良好,若能有更周延的配套措施,對於教師、家長、學生都是福音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
    彥佑

    洄瀾墨客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