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沿用二十七年的中正國際機場,昨日走入歷史,正式更名為台灣桃園國際機場,引來正反雙方不同意見。
行政院提出改名的做法,其主要目的是去中正化; 呂副總統宣稱機場更名能提昇台灣能見度,朝向國際化; 筆者卻認為沒有必要為改名而大費周章。據報載,此一改名的動作,添增路標指引、公文往來、文書宣傳及其他細節的變更,共計耗費近億元; 且約需半年的時間才能完成。不僅政府得支付這筆錢,民間也逃不掉這筆帳。
台灣提出本土化的口號已經好幾年了,但從未吵過機場更名的問題; 此時浮現在綠營四面楚歌的時候,卻來這招「愛台灣」的動作,真讓人有非分之想; 究竟是真的愛台灣呢?還是表面上的虛情假意?
歷史評論家李筱峰先生致力於台灣化教育,日前發表了一文「從兩張照片說起」,提及了日本化、去中國化、大中國、去台灣化的問題; 若依照李教授及行政院的論點,顯然有些出入。例如帶有日本色彩的「松山」機場、高雄「岡山」鎮等,是否也要更名?若站在呂副總統本土化的立場,「羅斯福路」也該更名了; 高雄市也有以中國地名為路名的,如「廣州街」、「天津街」、「哈爾濱街」等不計其數,是否也要一併完成更名?
陳總統實在沒有必去做表面工夫,機場更名了又如何?會提高國力嗎?一個機場沿用了二十多年,各國際機場早已習慣也清楚知道台灣存在著這個機場,有必要再去更名嗎?重點是,這筆錢這將造成多少物力人力的浪費!
陳總統日前出訪友邦所動用的三架飛機以及多飛的空機,約二千萬,油費亦將近花費兩百四十萬元,招致浪費公帑的抨擊。這些天價的數字可不是讓你用在天上飛的,也不是讓你用在飛機的休息站的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
    彥佑

    洄瀾墨客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