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三隻手
日前聽了一場講座,內容提及了待人的原則與處世哲學,其中有一項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--那就是「三隻手」--舉手、握手、拍手。
「舉手」代表的是主動、積極、勇敢,願意與別人分享的心情。就像孩子一遇到問題,馬上舉手發問; 或是在教室裡舉手爭取某一班級幹部、工作,或是舉手表決某一提案,這些都能養成主動學習與表達意見的能力。
有人說,舉手是克服心理障礙的第一步,因為當你舉手時,所有的在場者都會將目光投向你,接著就等著你的表現。初次舉手的人,往往會緊張、不自然,但久久就習慣了; 舉手的能力,是每個人要在第一時間去爭取的。
「握手」代表的是友好、善意、交流,也是一種初次見面的禮儀。幾年前SARS襲台時,當時某一音樂唱片公司就寫了一首曲子,MTV是一群醫病人員的握手與演藝人員的相互牽手,傳達給我們是溫馨、共患難的畫面。許多領袖來台或是友邦建交,或是簡單的儀式,都少不了遞名片與握手答禮的動作,象徵著我與你是友善、沒有敵意且和平相處的。
「拍手」代表的是欣賞、鼓勵、打氣,也是一種最簡單地展現熱情與振奮人心的方式。圖書館、美術館等藝文中心的拍手方式是以兩隻食指輕擊,是為避免發出聲響; 音樂會時,在台上的演出人員,由於其手持著樂器,他們的拍手方式是以雙腳擊地; 當然在歡迎、謝幕、鼓勵,或是勝利、認同、驚嘆、叫好時亦會表現出拍手的動作。拍手更代表一種禮貌,舉凡聽完演說之後,或是看完一場音樂會,熱烈的拍手都是給演出者最佳的回饋與支持。
手是一個很奇妙的部位,當你生氣時,你會用手去重擊沙包來洩忿; 流淚時拿手帕輕擦眼眶; 快樂時,手舞足蹈; 別人難過時,用手輕撫對方; 和好時,又和他手牽手共享浪漫時光…。講座中,也提及了對物要懂得「知福、惜福、享福」、對他人也要懂得以「愛心、耐心、關心」來相處。
能夠在適當的場合,好好運用這些「手」,一定可以為你的人際加分的。親愛的朋友,請您也一起來想一想,還有哪些「手」是可以奉獻給他人的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
    彥佑

    洄瀾墨客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