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旗津海風吹呀吹

在我還年幼時,我不知道人家說高雄外面還有一塊小小的島嶼,怎麼想也不清楚,大概是因為每次我們前往的過程,都是開過港隧道,所以自然而然就少了島嶼該有的飛機、船隻的時空想像。

讀國小的時候,有一位同學來自旗津,特別到高雄市區就讀,我們感到特別新鮮,紛紛詢問他家有沒有電視、島上有沒有學校、每天是不是都要游泳來學校…之類的想像; 漸漸長大之後,才知道,這種近乎拙劣的想法,實在有些滑稽,也有些對不住同學。

讀高中時,有一回到旗津找以前的同學,他便在中洲輪渡站等我,我一下船,頗有一種離愁的感覺; 因為所有的乘客都是背著大行囊、牽單車、機車,一副歷經浪濤起伏而風塵僕僕的樣子,再加上我住的地方是不親海,自然而然沒有海風、海味,所以彷彿所有離鄉背井該有的元素,都一應俱全了。

他指著輪渡站出來的大海與櫛次鱗比的大樓告訴我,那裡是旗后,最熱鬧的地方; 這邊是造船廠,那邊是壽山、中山大學一帶; 那頭過去往南是紅毛港、林園,沿著海堤一路向北便是左營軍港。高雄的海洋輪廓,便在旗津一帶,隨之展開。對面是八五大樓、商業大樓、以及那一帶是未來即將成立的百貨公司…。

特別是百貨公司,對旗津島上的人民來說,簡直是一種奢求與天方夜譚; 因為旗津島上當時只有幾間柑仔店; 而他話裡的期待,也印證了幾年後,輪渡港口對面的高雄市區,終於蓋了一間夢時代; 應該是旗津相對偏遠的關係,所以特別留意新興城市發展的一舉一動。

直到我現在空暇時,依舊喜歡踏上旗津,沿途搜索曾經有過的記憶:一條蜿蜒曲折的小巷弄,幾間斑駁參差的紅磚矮房,幾道穿透屋頂交雜的午后陽光,幾聲錯落的貓叫狗吠聲,幾個老人坐在長椅上閒聊的光景…當然還有那些永不停歇的海風、海味、海浪和閃爍粼粼的海光,感覺好像所有的旗津島,就收納了高雄市的的古老記憶與慢活的氣息,一代一代地寫進高雄的發展史。

  如今的旗津,增添了幾份喧囂,尤其是旗後一代,海產店雨後春筍般地開業、生意人招攬的叫賣聲、小攤販孜孜矻矻地在驕陽下為生活奔波、旅客接踵而至絡繹不絕,間雜幾間小廟、個性小店、小餐車,整個視覺畫面,好比國外海洋城市的嘉年華會—特別是盛夏時節的假期。

旗津的落日煞是迷人,這樣的風采也羅列在高雄十景中,尤其是接近夜晚,黑暗與光明交替時分,更在街頭華燈初上與日、星、月交互爭輝之下,交織得如詩如畫。許多人特別選擇黃昏來追日,將一抹斜陽及滿天的彩霞藏入相機裡。視覺得重,心靈卻輕得可以; 我看看他們,不禁湧起「若無閒事在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」般地愜意、舒適與快活; 同時也揣摩著他們內心「夕陽無限好,只是近黃昏」的慨嘆。

在一個繁華的大城,要找到一片閑適的靜,已非易事了; 旗津用一種緩慢的步調,呈現溫柔的美; 用醉人的風景,讓人憧憬浪漫的愛情故事。我總愛端坐在海堤上,望著如此寬廣的一片,任由海風吹呀吹,感覺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…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
    彥佑

    洄瀾墨客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