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期報導了「輕春年代」,讓筆者感觸良多,思緒不禁回到青春期的自己。以前的我們,論穿著,千篇一律; 論髮型,整齊有致; 提到休閒,就是自製玩具、幫父母下田上工; 課外書,是學校提供,不可能有電子書; 電視是有錢人的專利,電腦不可能出現,手機根本還沒問世。
時至今日,整體環境丕變; 其實「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」,除了感謝大量的科技與文化人才替台灣打造優質的生活環境,也該擔心「輕春世代」的耍流行、懵懂而得擔負時代潮流的風險。
這一期報導了「輕春年代」,讓筆者感觸良多,思緒不禁回到青春期的自己。以前的我們,論穿著,千篇一律; 論髮型,整齊有致; 提到休閒,就是自製玩具、幫父母下田上工; 課外書,是學校提供,不可能有電子書; 電視是有錢人的專利,電腦不可能出現,手機根本還沒問世。
時至今日,整體環境丕變; 其實「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」,除了感謝大量的科技與文化人才替台灣打造優質的生活環境,也該擔心「輕春世代」的耍流行、懵懂而得擔負時代潮流的風險。
悠遊卡小額消費將於 四月一日 起開跑,屆時將有二十四通路、萬家商店可以使用,不論在食衣住行、吃喝玩樂各方面,都會便利許多; 儘管如此,筆者仍舊有一些憂心。
首先,在學童使用此卡時,也必然出現和以往不同的消費型態; 以我在國小任教的經驗,班上有三分之二的學童,早餐是在外解決,其中,又有多數是購買連鎖超商的麵包、飲料做為早餐,經詢問,大多是父母給孩子零用錢,讓他們去買想吃的東西; 當然,父母不會給過多的錢。而四月起,父母親可能會給孩子一張卡,替他們儲值,甚至好心告訴孩子:「不夠我再幫你儲值」,可能的結果,是變成孩子會毫無節制地常「請客」,只為了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,為同學買東買西,也另類成為同儕之間競相持卡比較的歪風。而當務之急,即是告訴學生、子女,擁有卡之後,就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做好理財教育與支出管理,免得成為「卡奴」。
拜讀呂芳麟先生從安全考量提及「放天燈」宜廢除一文,對此,筆者想從傳統習俗上來談。
眾所皆知的臥冰求鯉、哭竹生筍,在古時都是人人稱羨的孝順故事,但隨著時代變遷與知識提昇,我們認為這些都是愚孝或是不可能實現的。也就是說,孝心可以留存,但孝行值得商議。
前幾天去了一趟台北南港老街-中南街、東南街一帶,聽一位念建築的學生說,這裡的老街一定要拆除,否則台北市不可能很平衡的完全發展; 他還說,台北要邁向國際大城,這種「老東西」有看頭嗎?所以,他支持凡事一定要夠新、夠流行,才能走在時代的尖端。
今天看到一則陸戰歌曲中,男性字眼應該去除的新聞,也不免讓我回想起逛老街的那段對話。
昨天是高雄國際馬拉松賽的日子,高雄在一夕間就湧進許多國外和外縣市的好手共襄盛舉; 比賽路線沿途經過許多知名的景點,更為高雄做最成功的行銷。筆者也騎著單車,一路跟隨他們,卻發現,在辛苦的背後,其實有更多的細節,可以做得更完美。
首先,在時間方面,這次的比賽訂在早上七點,對於常路跑的朋友應該都會覺得太晚; 綜觀許多國際賽事,都是五點半、六點就得報到,六點、六點半就出發了; 南台灣的二月底,一向都是飆高溫的; 而且跑了一小時後,身體熱能產生,太陽也持續加溫,更容易造成體力難以調適的情況產生,難怪聽工作人員說,今年的救護車頻率特別高。
日昨幫年邁的母親到戶政事務所辦理戶口遷移的作業,讓筆者深深感受到「依法行事」的僵化與固執。
因為97年需全面換發新式身分證,所以母親在96年底拍了一張大頭照; 今年二月,母親因為要遷戶口的關係,所以除了戶口名簿、印章、身分證外,還需額外繳交一張二年內的大頭照一張; 其實,97年初到99年二月只多了二個月,我告訴承辦人員,我們家要去拍照不方便,為了拍張照還要花一筆不少的錢,況且證件照用到的機會也不大; 而且長相應該不致於差了兩個月就「判若兩人」吧! 承辦人員只說:「沒辦法喔!我們依法行事」。
這一期的「OFF風六種生活」提及了「臉書,引爆群體威力」; 可見,社群行為以及網路文化,早已成了一股銳不可擋的勢力。我們常說,網路世界「水可載舟,亦可覆舟」,它可以讓人陷入無法自拔的黑色交易、詐騙、不實交友、情色迷戀中,也可以成為改社社會穩定人心的另類模式。
其實,我們在使用資訊上,就應該積極拓展可以「載舟」的層面,比方說,去年八八水災,全國各地的網友自發性成立「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」; 幾天前的海地大地震,全世界也在社群網上貼出亟需人力物力的相關訊息; 又或者曾經有過自殺念頭的人,也曾上網留言,幸好被警方找到ip位址,及時給予求助。
日前交通部對於各縣市所提出的捷運與輕軌計劃案,紛紛打退,理由在於某些縣市的大眾運輸不但乏人問津,更是虧損連連,一旦再通過各項運輸計劃案,勢必會拖垮台灣的經濟。
筆者住在高雄市,對於高雄捷運長期遭人詬病,想提出幾點改進之道,更希望可以藉此起死回生,讓相關當局注意到,以提昇其效能。
今報紙頭版報導「120鄉鎮找不到一家書店」,在A12版亦報導「亞馬遜:耶誕銷量,電子書勝真書」; 對此,筆者想提出個人看法。
筆者目前在鄉下教書,全鄉沒有一間書店,只有一間較大型的文具行,擺了二、三列的書架,沒有座位,空間狹窄,聊勝於無; 因此,每當星期五下課回市區,總是最令人期待的時刻,因為可以親自翻閱新書和雜誌。
報載一位曾任議員的女士,每天閱報的工作,就是手抄報上的社論;她說不但可以練習寫字、增加問政能力,還可以預防老化。身為讀者的我,不禁對於其向學的精神,深感佩服,也讓後輩的我們自嘆不如。
回顧這一年來,貴報的確絞盡腦汁做最精采的報導,新增許多膾炙人口的版面,也成了我定時必須研讀的功課。例如今年才有的「名人堂」,請各領域學有專精的學者,以深入淺出的方式,帶領讀者進入知識殿堂;又如每週日必讀的大河人生,讓讀者更進一步瞭解大小人物的辛酸血淚史,也是吾人策勵自己的動力;又如每週日的元氣週報,更給「家有一老」有「如有一寶」的感覺,許多的健康資訊都是來自於此;又如每週的基測考題解說,也帶給準考生們考前的寶典。老實說,這一年來看到貴報的用心,讓我從「看報」變成了「讀報」,並將重要資訊、佳句隨時做記錄,一份報紙讀上一個多小時都是正常的。
今日頭版刊載漁業署所公布的「十大魅力漁港」選拔結果, 讓筆者尚未翻開報紙,就被一幀幀的照片迷住了。 我們肯定主辦單位的用心,也肯定觀光單位大力整治老舊漁港, 更肯定諸多攝影同好,願意全台走透透, 為台灣捕捉最美麗也最有鄉土味的漁港照片。
儘管呈現在報上是一張張動人又饒富浪漫氣息的漁港風情, 但是當我們實地走訪一些不知名的漁港時,往往讓人不敢恭維」。 就以筆者經常造訪的三個漁港來說,分別是高市前鎮漁港、 旗津漁港及林園中芸漁港; 在晚霞或微露曙光時,我們都可以捕到最如夢如幻的照片, 但是走近一看,卻發現沙灘上堆積了不少垃圾、酒瓶、碎玻璃、 輪胎等廢棄物,尤其又是陣陣傳來的腥臭味(非漁腥味、非海水味, 而是垃圾、屍體長期無人管理的味道),尤其在莫拉克過後, 更出現大量的漂流木,以及腐敗樹枝殘骸所隱藏的噁心東西; 在某些漁港,更有諸多的醉漢、流浪漢徘徊, 也讓原本屬休閒觀光的地方蒙上一層陰影。
筆者是花蓮師範學院的校友(今東華大學美崙校區),早在大一入學時,就有幾位學長姐「提醒」我們,嘲諷花蓮是「好山好水好後山」,也是「好山好水好危險」的地方; 而校門口守衛室的位置一換再換,據學長姐說也是和花師學生出校門口肇事事件頻繁有關,其實就是將責任歸究於「風水」的問題。
花師位於花蓮市郊,距美崙工業區騎車不須一分鐘,所以從大門口、側門、後門「全天候」都有砂石車飛嘯經過; 不論是往七星潭風景區的方向、往機場的方向,或是往花蓮港的方向,都會在花師周圍會合,而這正是學生出校門口首要面臨的威脅點。
這期報導了「服務業大調查」,果真讓筆者大開眼界; 原來台灣有這多類型的服務業,原來每一種服務業都有專業的評鑑指標,這的確顛覆了我們的思維。
早期農業社會,一個村落的柑仔店,就可以包辦大部分的生活所需; 再加上早期生活簡樸,沒有手機、高檔娛樂、高消費的休閒型態,所以也不必具備多樣化的服務模式。直到7-11串連全台之後,類似超商、手機行、百貨公司、咖啡店等才如雨後春筍般地連鎖開業,也讓台灣真正進入第三級產業的時代。
依照區域發展的概念,台北市的中心發展地帶應該在火車站周圍一帶,也就是西城,但後來逐漸往東發展,逐漸形成內湖、信義、南港商圈; 但近幾年,台北西城又逐日興起,整個台北城終於平衡發展。
其實不只台北,筆者生長在高雄,著實見證了高雄東西南北的興衰。北高雄左營原本是人口較少的行政區城,但因高鐵及美術館的綠美化,讓左營房價成了高雄最高的地方; 而南高雄的夢時代的營業、中鋼建設、軟體科技與物流園區的進駐,也讓前鎮區搖身一變。反倒是高雄較早開發的旗津、鼓山、鹽埕,卻逐漸式微。一個城市的演變,儼然是十年河東,十年河西; 天下雜誌幾年前亦曾提及「寧願浦西一張床,不願浦東一間房 」,但如今呢?
依照區域發展的概念,台北市的中心發展地帶應該在火車站周圍一帶,也就是西城,但後來逐漸往東發展,逐漸形成內湖、信義、南港商圈; 但近幾年,台北西城又逐日興起,整個台北城終於平衡發展。
其實不只台北,筆者生長在高雄,著實見證了高雄東西南北的興衰。北高雄左營原本是人口較少的行政區城,但因高鐵及美術館的綠美化,讓左營房價成了高雄最高的地方; 而南高雄的夢時代的營業、中鋼建設、軟體科技與物流園區的進駐,也讓前鎮區搖身一變。反倒是高雄較早開發的旗津、鼓山、鹽埕,卻逐漸式微。一個城市的演變,儼然是十年河東,十年河西; 天下雜誌幾年前亦曾提及「寧願浦西一張床,不願浦東一間房 」,但如今呢?
高雄這幾年來推展觀光產業不遺餘力,也看到一些績效,例如自行車道、自行車租賃系統、山河海自然風光及古蹟、文化等人文景緻,但筆者仍有一些建言想提出。
筆者這幾天帶友人逛高雄,先從後勁捷運站下車,沿途循著後勁文物館的指標步行前往,不料越走到最後,人迷路了,指標也消失了,一問之下,才知道「後勁文物館」的題字在建築物外觀是看不到的,它位於後勁社區基金會裡,於是我們返回走,一行人進去,才聽聞管理人員說文物館從七月早已休館,何時開放不得而知。我想說的是,一個市立的文物館,為何網站都沒有更新?管理人員也不知何時再開放?連指標都「模稜兩可」地指示遊客該如何走,且既然已休館,指標是否該先卸下?
報載有遊客到北海岸一帶拍照,跨越護欄,不慎失足墜崖,對此,筆者想提出個人看法。
其實,喜歡拍照的朋友,不乏年輕、老年族群; 喜歡耍帥的比例,更是所在多有。相信以下的情況,應是各位有所聽聞的:颱風來襲,到海邊與瘋狗浪合照; 到動物園去,站在危險動物區與猛獸合照; 或臥或立在鐵軌旁,等待火車經過,取得最佳鏡頭; 乘客反坐在機車上,手持V8拍下行經的種種…,這是屬於一種危險級的拍照型式。第二種的拍照型式,乃是非禮的:如到大自然中全裸入鏡,褻瀆山神水神; 到災難現場拍照合影,佯稱去救災、擔任志工,實質則去當觀光客; 到展演廳中,明知不可拍照,卻刻意要打開閃光燈、拍動靜態作品,突顯道德水平的低落。
這一期新闢了一個單元,介紹了二位公車司機「大男孩」,說他們是「大男孩」一點都不為過; 他們用語言、玩笑、態度來化解我們對於司機的刻板印象,對此,筆者也有幾點省思。
筆者住在高雄,雖為直轄市,但常為人詬病的,莫過於公車的不便利,當然公車司機的態度也是令人望之卻步的原因。筆者經常帶年邁的父母親搭公車,經常遇到司機對乘客的乘車問題顯得不耐煩,或是尚未等老年人坐穩即開車,甚至對乘客咆哮…,欣聞台北公車的這兩位司機,真令人欣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