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依照區域發展的概念,台北市的中心發展地帶應該在火車站周圍一帶,也就是西城,但後來逐漸往東發展,逐漸形成內湖、信義、南港商圈; 但近幾年,台北西城又逐日興起,整個台北城終於平衡發展。

  其實不只台北,筆者生長在高雄,著實見證了高雄東西南北的興衰。北高雄左營原本是人口較少的行政區城,但因高鐵及美術館的綠美化,讓左營房價成了高雄最高的地方; 而南高雄的夢時代的營業、中鋼建設、軟體科技與物流園區的進駐,也讓前鎮區搖身一變。反倒是高雄較早開發的旗津、鼓山、鹽埕,卻逐漸式微。一個城市的演變,儼然是十年河東,十年河西; 天下雜誌幾年前亦曾提及「寧願浦西一張床,不願浦東一間房 」,但如今呢?

    城市不是只有硬體的建築而已,台北歷年來與一些機構合辦藝文展覽,正是城市美學與軟性實力的代表,正如台北溫州街,以一種柔性、浪漫的氛圍感染一個城市,也逐漸讓台北形塑特色城市; 如高雄山海河港城市、花東原民城市、桃竹苗客家鄉城一樣。

    時代改變,人的思維跟著改變,連帶地所享受的生活型態與建築風格也跟著改變。建築可以看出人的品味,城市也可以帶給人們生活的韻味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
    彥佑

    洄瀾墨客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