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《少年小樹之歌》:生活、生命與生態的人文素養

林彥佑,臺中市后里區泰安國小教學訪問教師

當我知道要撰寫《少年小樹之歌》這本書的書評時,我的內心非常的悸動,因為這是一本我國小時就開始閱讀的一本書,一直到我在學校任教時,仍收錄為小學生必讀的教材; 可見這本書,不論在文筆、內容、思想、精神上,都傳遞著相當正向的力量。

記得我國小閱讀時,對於內容不太明瞭,依稀只記得作者可以在大自然中,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,無憂無慮,天天和動物、植物玩耍,是多麼棒的事情; 從那時候開始,我就愛上大自然,期許自己有機會,也能多往山林跑; 果然,這幾年暫時調動到山林偏鄉任教,也滿足了小時候那種與山林共舞的心願。

這幾年又教了這一篇文章的時候,我發現,這不是一本單純撰寫大自然的書,沒有理論性的環境探討,沒有枯燥的生命講道,也沒有告訴我們該如何才是正確的生活觀、價值觀; 但是在閱讀的時候,作者,又或都小樹與爺奶的對話與互動,卻讓我們耳濡目染,感受到生命的美好─而這本《少年小樹之歌》,正是整個「以人為本」所延伸出來的教材。

當我們在提十二年國教、談人文素養的時候,我深深發覺,這是一本融合生命、生活、生態的一本書。生命,來自於爺爺奶奶教小樹如何在大自然求生、感受生命的震撼,在捕捉獵物、和大自然共存時,如何珍惜生命、敬重生命,種種的篇幅,都讓我們深刻感受到生命的可貴與對待生命的虔誠。我們說,生命可以輕如鴻毛,可以重如泰山; 特別是這幾年,我們推動「生命教育」,小樹與爺爺奶奶的互動歷程,正是最佳的範本。

其實不只是「生命」的議題,這本書也活靈活現了展現出「生活」的意義。我很喜歡爺爺常常對小樹說的:「唯一能讓你學習的方法,就是展現親自嘗試的態度。」是呀! 以人為本,其實就是讓我們在生活當中,用人的力量去解決生活的問題。小樹在五歲時,就失去了爸爸媽媽,但幸運的是,他仍有一對願意收養他的爺爺奶奶,帶著他們一起生活,學習不依賴別人,學習凡事要自己來的生活知能。只要願意去「嘗試」,就能跨出成功的一步。有一次,小樹要去抓獵物,但他的方法與態度總是不夠純熟,爺爺跟他說:「慢慢去嘗試,你會找到最好的方法; 找到了方法,還要試著去找最弱的生命,這樣下一次才會有更好吃的獵物。」爺爺愛護生命,也鼓勵小樹嘗試,在生活裡學習,這是多麼好的生活教育呀!

其實《少年小樹之歌》這本書,真正的內涵,應該是一本以「自然生態」為主軸所撰寫出來的故事。小樹由爺爺奶奶收養,住在美國東部的察拉其山區,過著印第安式的生活; 對於沒有這種經歷的小樹來說,突然間要改變這樣的生活方式,確實是需要一段適應歷程的。爺爺告訴小樹,優秀的印地安人懂得樹的靈魂、風的言語和鳥的歌唱,不要小看他們不是人類,但他們的生命與生活,卻是值得我們學習的; 而在大自然中,就是尊重、敬仰與謙卑看待。

爺爺奶奶教導小樹觀察動植物生態和大自然的因果法則,例如,看著一顆小種子,發芽成小苗,再長大茁壯成樹木,進而開花結果,這就是植物界的生態; 又如,自然界的一隻毛毛蟲,會慢慢成蛹、成蝶,最後再產卵,又再重回一隻毛毛蟲。誠如,小樹從強褓時代,慢慢學會說話、學會爬行、學會走路、學會思考,其實就是一種成長,這不也是一種生態嗎?

《少年小樹之歌》,讓我們看到了生活、生命與生態的正向態度,做為一種以人為本的終極目標。

現代人,由於生活狀況越來越好,也慢慢失去了與自然界共處的機會,或者說是失去了生活能力吧! 特別是這十年來,智慧型手機的竄起,改變了人與人的互動方式,也間接影響了一個人的成長經驗。我曾經看過一個四歲的幼兒園孩子,一邊吃著媽媽準備給他的零食,另一手則拿著手機滑呀滑,我從他的身邊走過,他完全沒有任何的知覺; 等到我跟他打了聲招呼之後,他才勉強地看了我一眼,接著又繼續回到他的手機螢幕; 母親在他的旁邊,也沒有感受到這種情況的嚴重性; 我是一個局外人,也不便多說什麼; 待我離開之後,我有一種莫可奈何的感受,從心中油然而生。

我再回頭去看書裡面的小樹,他是多麼幸運的; 沒有智慧產品打擾他的生活,他的生活,唯一的玩伴就是大自然,以及在大自然中所取得的材料所製成的玩具。他在大自然中,學習如何與土地互動,學習如何看待生命、生活與生態,學習如何順應自然,體會「人」與「天」的關係,思考著,人一定勝天嗎?天有沒有可能勝過人?我們也常常說,我們要懂得與大自然和平相處。小樹的生活,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,也許是一種奢求,但回頭想想,這不就是最原始、最純樸、最簡單的生活嗎? 我們曾經擁有它,但卻又忽略了它……。

這陣子,我看了幾則新聞,確實是大自然的力量摧毀了人的生命財產安全。九月中連續二場的墨西哥大地震,讓許多人無家可歸,從加拿大、美國西部的西雅圖、舊金山、洛杉磯,再到中美洲、南美洲,都是地震頻仍的地方; 我們雖然無法避免地震的來臨,但這突如其來的地震,只要我們做好防震,是可以減輕災情的。其實,這樣的災難會造成嚴重的後果,也導因於我們對於土地的漠視; 由於墨西哥城的土質是屬於鬆軟特性的,但卻蓋了許多的大樓,導致地震一來,整個市街柔腸寸斷。

又或者,美國南部一連串的颶風,把德州、加州侵襲得滿目瘡痍。原本應該在夏季才會產生的颶風,卻因地球暖化,讓秋季也充滿了不定時的「天氣炸彈」; 這場史無前例的超級颶風,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與生命。你說,人定勝天?又或者天定勝人,也未必有個定論。但不可否認的,在現今,我們都該學著與大自然好好和平相處,才能平安地渡過每一天。還記得前陣子,世界各地因為暴雨而發生了超級水患嗎?從孟加拉、印度,再到西非的獅子山,連續下了好幾天的暴雨,也因排水設施做得不好,所以讓城鎮無法排水,這也意味著,大自然正向人們進行一場反撲……。

總總的大自然現象,讓我們不得不去思考,這樣的天候劇變,讓我們學習到了什麼?在這本書中,讓我思考了,在工商業時代,現代文明是絕對佔優勢的嗎?我們常常在提,經濟開發與自然生態如何並存,這確實是值得我們靜下心來談談的。

  我也喜歡《少年小樹之歌》這本書對於心靈的闡述與探討,小樹的奶奶認為:「人類的身體有兩種心靈,一種是賴以生存的肉體心靈,另一個則是精神的心靈。」確實,前者是屬於形而下的,更實際的說,是一種短暫的滿足或口腹之慾; 如果一個人光用肉體的心靈思考,他的行為會變得貪婪,進而追求名利、盲從而失去自我,嚴重的話,將可能行屍走肉,忘卻當一個人的價值為何。後者,是一種行而上的行為,是一種心靈層次的追求,此刻即將推動的十二年國教「素養」,便是希冀孩子可以追求心靈的品質,陶冶性情的涵養,它可以變化一個人的氣質,提昇生活的品味,讓人生變得更有彩。當軀體死亡時,肉體心靈也跟著死了,但是精神心靈是永遠存在的。在這本書中,當小樹體會事物內在的精神的心靈後,他不再只模仿大人的身教,而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,學會摸索自己的人生觀,並親身嘗試各種鍛鍊,他所歷經的種種磨練,都賦予小樹無比的自信與勇氣。

  每篇故事,總有轉折。當我讀到小樹即將離開爺爺奶奶的當下,我覺得相當的不捨。雖然小樹有爺爺奶奶細心的照顧,但是終究逃避不了進孤兒院的命運,因為他們認為,山裡面的生活,固然可以啟發生活、生命與生態的知能,但卻無法完全滿足一個人還需要的「智能教育」,因此,儘管祖孫三人多麼不捨,最終還是需要離開山中,去接受比較正統的教育。當我閱讀到那位穿灰色洋裝的女士帶走小樹時,閱讀到小樹對著爺爺奶奶大聲吶喊、尋求擁抱的時候,我便深深地感受到,這樣的祖孫之情是多麼深刻啊! 雖然他們相處的時間,只有短短的兩年多而已; 但,有了這樣的感情,就算只有短短幾天,也讓人不捨。

  接受正統教育的小樹,仍沒有忘記在大自然中接受洗禮所學習到的能力。從那一刻開始,小樹就下定決心,要把自己的精神心靈鍛練得非常強壯,哪怕離開了爺爺奶奶,哪怕離開了朝夕相處的大自然; 也因為這樣強壯的精神心靈支持著,小樹在承受一連串變故時,並沒有太多的傷心。這一連串的打擊,先是他的忘年之交過世了,不久後爺爺、奶奶也相繼去世,最後,爺爺、奶奶養了一輩子的狗,也離開了人間;小樹知道,無論是爺爺、奶奶或狗,都有一個強壯的精神心靈,他們的來生只會更加的美好; 他們知道,就算靈魂已經消殞,但精神卻一直永存人間。

    以前讀過一位教育學者所說的一句話:「教育的象徵,是溪邊沃土的種子,一顆種子,包含了大樹的全型; 一個嬰孩,包含了人格的潛力,只待慢慢地開展、成長。」的確,少年小樹,就像是一顆種子一般,在爺爺奶奶的照料下,他學習了如何生活、體悟了生命完好的價值; 在大自然的浸濡下,他感知了生命的美好與大自然的規則。《少年小樹之歌》是一本值得我們閱讀、值得我們省思與討論的一本書; 書中自有黃金屋,書中自有顏如玉,但願一本好書,可以影響你的生活、影響你的人生觀,就像書中的小樹一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