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鄉土教育-逗陣作醮放水燈

作醮是一種民間信仰、宗教儀式,也是凝聚居民的祭祀活動。作醮大多在入冬之後,也因此流傳著「立冬之後打大醮」的俗諺。早期由於交通不便,人口不多,所以作醮往往由一個小廟單獨舉行,活動範圍不大,天數不長,熱鬧氣氛也不同於現在。
這次林園建醮及繞境活動,已九年未辦(作醮均為每逢三年舉辦一次),一說是由於宋江陣為了拼陣頭而大打群架,引發流血事件; 另一說為近來景氣不好,廟方無力支援大筆經費,而停辦多年; 總總原因,都讓此次的慶典,更顯得彌足珍貴。這次主要的作醮活動,從醮壇起駕舉醮,到王公祖聖駕回鑾入廟安座,共計有一個星期; 加上前後零星的宗教活動,如八家將、宋江陣、舞龍陣,加起來也歷時二個星期。林園建醮以廣應廟為中心(俗稱王公廟),範圍為「三甲內」,共計有十二個村,七個會首(主普首、主醮首、主壇首、主會首、祈安首、外總首、內總首)共同舉辦; 作醮期間,不只家家戶戶改吃素食,連學校營養午餐也只供應素食,甚至市場、路邊攤若有販賣葷食,也會遭民眾「嗆聲」。可見作醮活動的神聖性與崇高性,絕非凡事。
建醮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醮壇的搭設; 醮壇有外壇與內壇之分; 所謂的外壇主要是做為各角頭的祭場,以林園這次的醮壇,都極盡華麗壯觀之能事,彼此間相互比較,爭奇鬥豔,往往成了醮祭中最顯眼的無點。醮壇多用竹子、木材搭建,上有裝飾花鳥人物、民間傳統故事、花燈、五彩繽紛; 醮壇中亦能看到很多紙糊的神明及器物,如山神、水神、四大元帥、六騎等。
除了建醮之外 ,「放水燈」亦是重要的活動。放水燈的目的在為水路孤魂照路,邀請他們上岸共享普渡,唯有如此,才能使水、陸兩界陰客平安。
這次的林園放水燈,是由「水燈首」花車領軍,從王公廟出發,繞經三甲內的各村,再到高屏溪施放水燈。施放水燈的隊伍,都會極盡所能的製作水燈,甚至有高達一、二層樓高的水燈排; 放水燈前,岸邊會先請僧侶道士誦經致祭,並準備牲禮及祭品; 這次放水燈共有七大會首及九輛花車共同出動,沿途熱鬧滾滾,與民眾互動熱絡,宛如一場嘉年華會,約二個小時的行車時間才抵高屏溪。
水燈的造型有簡有繁,一般多做成祠堂的樣式,亦即要邀請水魂入住,據傳水燈飄得越遠,亦代表施放的人越發財; 水燈全放在小船上,由船伕航行到高屏溪中央,再一個個將水燈放在水面上,順水流而下; 這次共有三十六個水燈,亦代表三十六個字姓代表。
作醮期間,大街小港全都掛滿整排紅燈籠,家家戶戶前也都懸掛三盞燈籠,象徵祈福、點燈、平安; 除此之外,如普渡大拜拜(難得一見的殺豬宰羊)、歌仔戲、煙火秀、及各項慶典活動,也都讓林園鄉在文化慶典上博得美名; 鄉民更希望這樣的習俗可以生生不息,源源不絕,一直流傳下去,帶給鄉民更多心靈上的寄託與慰藉。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
    彥佑

    洄瀾墨客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