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散文小說詩詞類 (65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  • Nov 14 Tue 2006 17:25
  • 誠實

我們班的小孩子,很喜歡聽故事,尤其有關於「人性」的故事,更是他們的最愛; 因此,我總和班上的故事媽媽不斷蒐集關於「人性光明面」的故事或真人真事的報導說給他們聽。有二則小故事,相信大家都聽過:「小木偶奇遇記」和「放羊的孩子」,這都在說明「誠實」的重要。
這陣子我很喜歡找「誠實」的故事和他們分享,除了是目前新聞最hot的課題外,也恰巧日前班上一個孩子的錢包不翼而飛,因此,能將「誠實」的觀念適時融入教學現場,正是最好的活教材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Nov 14 Tue 2006 17:24
  • 反省

反省
最近的新聞,總讓人詬病,好像每一個人物的演出、弊案的揭發、金融的勾結,都給我們上了最真實的一堂課--「反省」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知本溫泉的美麗與哀愁
夜幕低垂,濃厚的雲隨風飄向海的一方,一團一團黑壓壓地覆蓋在大海上,映照出一抹黑影; 海面隨風漾動,閃現黑金,一波一波。不久,天空浮現了星子點點,如果沒認錯的話,應該是獵戶座吧!晴朗無風的夜裡,吹來涼風襲襲,沁入心脾,通體舒暢。坐在知本溪的堤防上,眼前是高山一座,山底下幾戶人家,點著幾盞小燈,是典型的農村聚落; 房舍依著溪谷,比鄰而築,聚落於焉成; 溪水潺潺地流著,帶著硫磺味流入大海; 屋舍前幾位禱衣婦女,左手持著衣板,右手拿著刷子,奮力搓搓洗洗; 還有兩位駭童沒有穿衣服,跳入知本溪,嬉嬉哈哈地玩著,但童聲傳不到對岸的這裡。我的身後是知本溫泉區,更後面是一座大山; 不清楚山名,但有八成的可能性是知本最有名的樂山。溫泉街上有賣溫泉蛋的、有烤香腸的、鹽酥雞、燒烤、釋迦等好幾樣,也有騎車叫賣泡湯券和溫泉套房的,還有幾位老伯伯推著車賣釋迦冰—這裡就是溫泉的故鄉--知本,屬台東市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場母語演說的經驗
相較於語文競賽的其他項目,對我而言,演說顯然是挑戰性最高的; 相較於國語演說,閩南語演說,又更具那麼一點高難度; 或許有人覺得納悶,演說不就是站在台前,說話給大家聽嗎?或是開始打開話匣子閒話家常,以輕鬆的口吻,就像和朋友打屁一樣嗎?其實不然,仔細推敲「演說」這二字,隱含著很多內涵。站在台上,不但要 「演」,還要會「說」; 演是什麼呢?表演戲劇?演唱歌曲?展演舞蹈?還是綜合以上通通把它演出來?說是說什麼呢?說書?說故事?說道理?還是談情說愛通通扯進來呢?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這一年,我們都在服兵役
這一年,我們都在服兵役!我們秉持著共同的信念,去相信投入於國軍彈砲試射武器演習操練與社會性勤務,能讓軍人不只是軍人,替代役不只是替代役,而是一種肩負重擔的責任與包袱,但我們都享受著背後帶來的榮耀、光彩與使命!我們很驕傲的說:「這一年,我們都在服兵役!!」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多多運動保持健康
有人說,要活就要動,所以運動在我們一天當中,變成一個非得安排進去的例行性家事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聽希奴干說蘭嶼 如果沒有踏上那塊土地,我從來不會知道那塊土地一點也不蠻荒原始; 如果沒有飛向那波上的島嶼,我從來就不會知道它離台灣一點也不遙遠; 如果沒有在島上騎單車遨遊,我從來也不會知道那環島公路一點也不平坦,而路上盡是一粒粒的黑藥丸; 如果沒有在四十多平方公里大的面積過上五天四夜,我也不會知道蘭嶼是僅次於台灣、澎湖的第三大島…。因為踏上蘭嶼,所以從來不知道的事,都一一揭曉了。 我承認自己像一個小孩子一樣,看到蘭嶼的地圖,總要一再地解讀、影印、再解讀; 翻開另一本旅遊地圖,按照相同的處理模式,解讀、再影印; 許多的黑白地圖交叉比對之後,才終於放心整合成一張最完美無缺的地圖。於是,我們也才知道,要進行一場自助旅行,是一項艱難的任務,尤其在一座孤島上,在一顆垂懸於外海的島上,更在一個眾人眼中的蠻荒卻不蠻荒的島上。 像一個小孩,除了唸地圖的基本作業之後,還要拿起話筒,開始撥打民宿尋求落腳的地方; 而且要操著達悟人的口音,這樣方能和達悟族人合成一體,儘管學得百般不像,但是要當一個小孩,就必須學會處處模仿; 而且,還得努力尋覓填飽肚子的地方,據說當地飲食不方便,衛生堪虞,但不能因此而打退膛鼓,因為當一個小孩子,要有好奇心的心態,也要有不挑嘴的口慾,更不能不尊重異地的飲食文化; 做一個小孩子,不能隨便胡亂問問題,因為當地有許多禁忌,是族人絕口不提的; 也不能拿起相機肆無忌憚地拍起照來,因為年邁的耆老信鬼神,深怕快門一按,靈魂就被嚇跑了; 非但如此,達悟人也認為,我也是人,也是正常人,為什麼要對我拍照? 飛近蘭嶼那一刻,我更像小孩子一樣,看著地圖,望著美麗的島嶼輪廓,找出XX岩的位置,找出XX國小的操場,確定地圖有沒有畫錯; 小孩子更被教會,地圖的北方永遠朝上,右手邊是東方,左手邊是西方; 但是在搖搖晃晃的小飛機上,我始終摸不著頭緒,更別提自己事先所做的基本作業究竟奏不奏效,因為台東飛往蘭嶼的航行方向,永遠是往東南飛,而地圖要斜拿翻轉過來比對的。 在島嶼上認識的一位朋友—希奴干,是一位最典型的達悟青年—黝黑的身子,說著達悟腔的國語,嘴裡咬著檳榔,右手拿著維士比,穿著汗衫、短、海灘鞋,旁邊跟著兩隻野豬,一隻黑色的,另一隻灰白相間,正準備前往山上幫老母挖地瓜; 老母駝著身軀,斑白的頭髮盤在頭頂上方,捲成一圈,左持木杖,右持彎刀; 嘴裡同希奴干一樣嚼著檳榔,白白的牙齒中,夾雜著紅紅的汁渣; 老母更得寸進尺地抽著煙,白煙任由東北季風吹送,飄在空中,吸在我的鼻子裡,和蘭嶼的好山好水好空氣有點不相襯。我們三人一起沿著田畦爬上地瓜田,海風使勁地吹,吹得我寸步難行,然而,希奴干和老母卻早己習慣強風的狂襲,硬朗地往前使進。 希奴干的老母每挖一顆地瓜,就丟進水桶裡,「碰」的一聲,不消幾顆就裝滿一桶,接著希奴干再補上一空桶給老母,只見老母越來越順手地繼續把地夾往桶裡丟,兩三下子又裝滿一桶。裝滿兩桶之後,遞到我手上,我俯頭往桶裡看,這是哪門子的地瓜啊?台灣的地瓜,小小的、瘦瘦的、長長的,蘭嶼的地瓜,圓圓滾滾的、大大的、肥肥的,像極了中秋文旦; 乍看之下,真像是在泥巴地裡沾呀沾的壘球--一點也不誇張。希奴干說,地瓜是他們的主食,不種大一點是吃不飽的; 老人家吃一半的地瓜就可以當一頓早餐了,另一半的地瓜還可以分給隔壁鄰居; 他還說,他們村裡的人,有好吃的東西都是一起分享的; 而且還喜歡吃看看別家地瓜的口味如何? 希奴干說他小時候,有一次到隔壁人家的後院去偷挖地瓜,帶幾個回去給媽媽煮,剩下的幾個地瓜就叫村裡的小孩子一起出來玩踢皮球的遊戲; 那時候,老媽煮好地瓜之後,會問我去哪裡挖的,我說是家裡後院的呀!老媽一吃就吃得出那味道才不是家裡地瓜的味道,每次被拆穿之後,都是一陣毒打,頭低低的流著眼淚,只能說是村裡的朋友送來的。慢慢長大之後,我也吃過好幾戶人家種好地瓜,味道果然不一樣,有的非常甜,有的微甜、有的沒味道,有的是紅地瓜,有的是黃地瓜,有的是橘色的。我點點頭回應著他,跟他說,這就像台灣的飲料一樣,有全糖、半糖、微糖之分,也有黑砂糖、楓糖、普通糖水的區別。他笑了,但是他說蘭嶼這個地方是沒有什麼泡沬紅茶攤的; 要嘛,買鋁箔包來喝,要嘛,就回家自己煮。 和希奴干聊完蘭嶼的地瓜之後,我漸漸想著在台灣的我們,人和人的接觸越來越頻繁,互動也越來越多,然而,你我之間的距離卻像一道谷那麼深,像一面牆那麼厚; 曾經走過農業時代的台灣,也確實有過純樸與可愛,但是隨著社會變遷,日益發達之後,這股最真誠的感覺卻消失得無影無蹤。每天翻開報紙,是誇張與聳動、挑釁與喧囂、揭發與遮蔽,社會互信的嚴重腐蝕、價值的混淆、是非的顛倒…但在九十年代的蘭嶼,卻還有著以物易物的買賣方式,也有著資源共享的互助原則。人是不是要經歷過文明的洗禮之後,才會懂得失去的美好; 當我們不能再吃到對面老兄親自送來的地瓜時,我們才驚覺是瞬息萬變的社會,讓我們和老兄有了距離; 當我們看著鈔票猶疑不決,又遲遲不敢安心收下時,我們才知道連最基本的金錢交易都不再能被信任。曾經是地瓜子孫的我們,就在時空的轉移下,嫁接在蘭嶼了。 那天中午,我們吃完地瓜餐後,希奴干帶我到頂樓的陽台休息,雖說是陽台,卻一點也感受不到午后陽光的熾熱。希奴干家裡的陽台上蓋有一座小小的涼亭,他指著左右方的房子,還有前方那棟房子,都同樣蓋有涼亭; 他說蘭嶼這裡緯度低,四面環海,溫度明顯比台高上二、三度,且東北季風挾帶大量海風上來,熱得令人發昏發燙,所以蓋個涼亭不但遮陽,還能阻擋熱風,也能吹進一些涼涼的海風。他還說,蘭嶼最傳統的房子就是地下屋,目前在東清村的野銀部落和朗島村都還保留了一些,遠處望過去,黑壓壓的一片,屋頂是斜斜蓋住屋子的,旁邊是用石子的堆砌的,而且門是用木棒閂住的,沒有所謂的鐵門或是鎖匙; 這些部落的住家,不喜歡別人拿照相機向他們拍照,也許是一種保守的傳統觀念,但他們更不希望他們的居住處被傳出去; 最典型的地下屋就是由主屋、涼亭和工作屋組成。雖然希奴干家沒有傳統地下屋,卻擁有一座涼亭,可讓朋友圍坐著一起聊天、泡茶、看星星。 蘭嶼人不太睡午覺,希奴干說他以前唸國小時,老師會強迫他們要睡午覺,不睡的就幫老師整理教室,每個小朋友都興奮地想幫老師的忙,那時候心裡一直認為,全世界再也沒有比能幫老師的忙偉大了。蘭嶼不像台灣,每個班上都二三四十位小朋友,只要幫老師的忙一定會吵得教室鬧哄哄的,惹得全排走廊雞犬不寧。我們這裡一個班上十個不到,再怎麼吵也不會多可怕,我們全村就四個小學,一個中學,每班人數都沒幾個; 中學除外,因為中學是集合所有島上的國中生和高中生,所以掐指算一下就大概知道全島的學生數了。我忘了問希奴干為何蘭嶼人不太睡午覺,卻一直聊著小校小班還有少子化的問題…。但是依我認為,蘭嶼人晚上沒什麼休閒娛樂,有電腦的人家也不多,所以不管大人小孩,很可能吃飯,看看電視,餵餵豬集就差不多可以上床睡了,所以根本不太需要午覺。 中午小憩之後,我到希奴干房間,看他拿著報紙捲成一捆和小黃狗一塊兒玩; 他不看報紙的,報紙買來是點火用還有包東西用的; 蘭嶼人不大看報紙,這裡老人小孩多,他們不識字,不會去翻報紙。這裡的報紙是從台灣運來的,最早的一份也大概十點多才會出現在島上,所以寧可看新聞或聽廣播,但是說實在的,新聞的內容幾乎都是報導台灣的事,他們蘭嶼人對這類是無關痛癢的,我們不能說蘭嶼人不關心社會時事或是國家脈動,我們不能有這樣的人文思維,而是蘭嶼人本身住在一個與世無爭的世界,他們自給自足,跟本不用太在意其他的事情,除了近來的換發身份證、漲價的消息會觸動他們的心弦外,其餘的,大致聽聽就好。這種事情,台灣不可能發生,但是光是想想蘭嶼不看報、不煩惱的習慣,也頗令人嚮往的。 希奴干最喜歡在黃昏時,抱著那隻小黃狗,一起走到海邊看夕陽。蘭嶼和台灣有一點很類似的,那就是東邊看得到日出,西邊看得到夕陽。東清、野銀那一帶只能看到日出; 而紅頭、椰油、朗島、漁人一帶只能看到夕陽; 其實這麼描述也不是完全合乎邏輯的,應該這麼形容才對:東邊的村落是最早看得到日出的,大概下午一、二時就看到日落了; 而西邊的村落,大概早上九點多才看得到日出,但一直到五六點都還得到日落; 希奴干還記得二○○○年時,大家搶著找第一道曙光在哪裡的時候,大家紛紛往太麻里去迎接,卻沒有人到蘭嶼來,但蘭嶼才是名副其實的第一道曙光的迎接之處。我和希奴干並不是真的喜歡看夕陽,而是我們都喜歡看海的感覺; 海,它可以是平靜、息事寧人的; 可以是波蕩,暗潮洶湧; 可以是怒吼,萬馬奔騰; 也可以是浪漫、溫柔又舒爽的。那天下午,我們望著遠方的海平面,近看著海浪拍擊礁岩激起的浪花,腳浸淫在波浪和海岸線抵消的地方; 我們一同聽著波浪退卻時帶著石頭滾動的聲音,好似撥弄著珠算盤股股作響; 每一顆石頭都是圓圓的,有正圓、橢圓、方員,還有扁圓、長圓、寬圓的; 希奴干說,把圓圓的石頭撥開,偶爾可以看到寄居蟹突然鑽出; 我信手拿掉一顆石頭,果然就看到寄居蟹荒亂而跑,直的也衝,橫的也衝,像極了逃難的傢伙,背著重重的家當,一瞬間就往小河裡藏了起來。寄居蟹的殼也是千變萬化,有螺旋狀,有圓錐狀,有長筒狀; 有黑的、紅的、白的、彩色的,各式各樣,千奇百怪; 希奴干還說,如果抓住蟹殼緊緊不放,可以看到寄居蟹不斷掙扎,最後會離開自己的殼而急速挑掉; 他抓了二隻,都用同樣的方法讓寄居蟹傾殼而出,看似殘忍,但他卻樂在其中。他也說,寄居蟹會馬上找到他的新家,所以不用擔心,也許這就是蘭嶼人特有的習性--隨興又灑脫,也或許是海洋民族的關係,看到海洋生物總不忘情多摸他們幾下,連潮間帶的也不放過。 希奴干說十年前,蘭嶼的環島公路到處都是寄居蟹,稍不留意就會壓死他們,所以遍地盡是「蟹屍」; 但是這些年來,「台灣的遊客」,他指著我這樣說,台灣人一邊走路一邊撿寄居蟹,不知道是拿回去養還是拿去賣錢,總之,一定不會讓寄居蟹有好下場的。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,我在希奴干的眼裡,看到一種不捨與無奈。我記得有一次在學校裡頭,有一群小孩子看到樹上掛著鳥巢,有的拿竹竿,有的拿石塊,有的拿裝滿水的水桶,試圖往鳥巢攻擊; 那個鳥巢和鳥兒們何其無辜。我趕緊前往制止,只見一顆鳥蛋早己落在地上,碎裂,泄流出一道生命的初生。其實那些孩子和台灣人抓寄居蟹的心態一樣的,那是一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心態,每個人都憐愛小動物,但每每看到可愛的動物在他們眼前時,卻又興一股貪念想把牠們帶走,或是不擇手段想擁有他,卻傷害了他; 那種原本是出自愛護動物的初衷,卻在寄居解和鳥兒的出現,慢慢被稀釋、淡化掉了…。我想,那時看著鳥蛋摔落地上時的眼神,應該和希奴干現在一樣,充滿不捨與悲憫吧! 那一天晚上,我感觸好深,尤其和希奴干悠遊一天之後,從言語、眼神當中,隱約體察到達悟人的熱情背後,有著淡淡的哀愁; 在看似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之下,其實和我們都有著共同的脈絡可循; 在額頭臉頰兩旁幾道深深的皺紋,是歲月的鑿痕,也是海風烈日無情的侵蝕、刻劃; 誰能夠踏上蘭嶼島不想多看他們一眼,留下情感的關懷與傾吐。 也許當我們踏上蘭嶼這塊島時,我們應該很自然地學會尊重與接納。尊重包含了對人、事、物的尊重,也包含了對島上一切的尊重—不歧視、不奪取、不嘲笑、不傷害; 而處在一個異文化與異地中,我們能否接納、認同異於我們的習俗、禁忌、觀念、生活型態? 我還記得,國小的教育裡頭,一直強調我們要尊重他人,己所不欲勿施於人,對人要誠實、要有禮貌; 也教我們要心胸寬大,包容別人,而且對於不同民族的文化,要兼容並蓄且融合為一體。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,我們慢慢忽略了對萬物的尊重、包容、接納與認同。以我們對達悟文化來說,我們大多數的人都認識蘭嶼特有的達悟文化,但卻不見得認同他們的文化; 也許有人會點頭認同,並大聲呼喊出「我認同蘭嶼文化」,但是在認同的背後,又得區分究竟是完全認同?多半認同?一點點地認同?而這樣的認同問題,卻一直是存在著。你也許這麼認為:我認同女孩子配帶許多傳統珠串是代表美麗與富有; 但我並不認同男孩子可以穿著丁字褲在路上走來走去,有礙觀瞻; 我可以認同蘭嶼人能用特製的魚網捕魚,卻不認同他們用射魚的方式來捕魚; 我也認同他們飼養豬羊是為了生活所需,卻不認同豬羊可以在路上隨意大小便…; 種種的認同問題,是每個人認知上的差別,無關對錯,而僅代表著,當我們來到異地與面臨異文化時,應該高度認同,入境隨俗。認識和認同,也絕非完全並存,他們甚至是像翹翹板一樣,對立、矛盾。 幾天後,我重回希奴干的家,他正在做一道芋頭燉白毛,聽他說最道地的佳餚; 我送給他一張小小的書籤,上面用篆字寫著「惜緣」二字,在字的複雜線條下,他猜不透那兩字寫的是什麼,我跟他說你就收下吧!欣賞線條的美感就足夠了; 他也同我一樣,像一個小孩子一樣,一直問我那二字到底是什麼意思,我說那是「惜緣」,代表我們要珍惜在蘭嶼這五天認識的緣份。是蘭嶼島上的朋友也好,是有緣來台灣的朋友也好; 蘭嶼的人,不太習慣用冗長的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感受,多半是點頭、幾個字來表示心中的想法; 生存在波上懸掛的島民們,是不是多了那點台灣人不曾有過的內斂與羞澀。 傍晚的夕陽斜掛在台灣的那頭,穿過雲層,灑得金珠漫天散落,映照在廣袤的大海上,盡是閃光片片,波光粼粼; 遠處的小漁船在夕陽的舖蓋下,顯得孤單冷落; 我指著那夕陽,跟他說台灣就在那一端,一點也不遙遠; 希奴干指著那葉扁舟,向我說蘭嶼就像大海上的那一小點般,不引人注目,但卻依舊存在。小扁舟慢慢向岸邊划了過來,我正悄悄地要離開這裡…。我注意到在不遠的沙灘上,有艘拼板舟,上面刻出了達悟族人的圖騰、有海浪、有飛魚像、有幾個蘭嶼的拼音符號,希奴干喜歡坐上拼板舟在近海划著槳,緩緩向前,他說,海洋民族就喜歡親海的感覺,他還說,他要用力地划、用力地划,划到台灣島上…。 這顆島上的明珠,不被遺落,島民用熱情化解了紛爭,將曾經和祖靈有過的埋怨對立與劍拔弩張,春風化雨; 將那曾經有過撕裂的,縫合。蘭嶼,一點也不蠻荒原始,我孑然一身走了進去,卻掉下滿滿的熱情出來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回憶,總是美好的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三隻手
日前聽了一場講座,內容提及了待人的原則與處世哲學,其中有一項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--那就是「三隻手」--舉手、握手、拍手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謙卑為懷
龜兔賽跑的故事,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: 有一隻兔子因為瞧不起鳥龜的慢速,因此賽跑中途時竟睡了起來,最後快抵達終點時,還跑輸了烏龜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千萬不要存有驕傲的心理,反而應該對人謙虛、有禮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想法
各位對於這兩句話一定不陌生:「你多想了」、「你想得太單純了」。這兩句話除了意義上背道而馳外,連表達出來的語氣都大相逕庭。前者帶有一種安慰,為對方的窘境著想; 後者帶有鄙視、嘲諷的味道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各位對於這兩句話一定不陌生:「你多想了」、「你想得太單純了」。這兩句話除了意義上背道而馳外,連表達出來的語氣都大相逕庭。前者帶有一種安慰,為對方的窘境著想; 後者帶有鄙視、嘲諷的味道。
有一次和同事講電話,說到一半剛好手機快沒電,又恰逢事情正談不攏且稍有火藥味的時候,突然雙方斷線。十分鐘後再撥給他,打了好幾通卻沒人接,那一晚我輾轉難眠,心裡想著究竟是不是惹毛了同事,明天怎麼打圓場? 隔天一到,他沒有到我辦公室來,午餐也沒和我們一起用餐,事態非同往常…。後來才發現那晚他沒接我電話是因為他晚上手機習慣調成靜音; 原本隔天一早要向我談事情,卻因長官有請,始終無法抽空到我辦公室來; 中午則因為趕著載老婆去車站,所以在外面小館自行用餐。和朋友稍聊了一下之後,才發現事情並非所想得那麼嚴重,他跟我說:「你多想了…」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公視大戲:”危險心靈”--傾聽年輕世代教育心聲
一個面對學測的國三生,理應以課業為主的,但我們卻看到一群對教育體制不滿的學生,大力撻伐時代下的扭曲體制; 求學中的八年級生,社會是給予怎樣的期待?面對不合理的制度,真的該當一隻不吭一語也毫無主見的喜鵲嗎?國三生應該是有著青春無限、活力四射的熱血青年?抑或是應該當成一台升學洪流之下的考試機器?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的興趣是工作
日前聽了一場蘇蘭老師的演講,她提了二個問題:「你的興趣是工作的請舉手?」「你的工作是你的興趣的請舉手?」乍聽之下,這兩個問題似乎一樣,但仔細思考之後,會發現原來還是有些差異; 不過,祇要舉手的話,都代表著你是樂於工作的。我很喜歡的一句座右銘:「人生往往不能隨心所欲的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,重要的是你能把正在從事的工作,變成你喜歡做的事。」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給孩子一堂理財教育課吧!
被投資人譽為「股神」的美國投資大戶-華倫巴菲特認為,與其把個人上百億資產留給子孫延續企業,倒不如捐出財富給社會; 世界首富比爾蓋茲打算完全放手微軟的營運,和妻子投入於慈善基金會,濟弱扶傾。如此取之於社會,用之於社會的觀念,是很值得我們做父母的,一起與孩子規劃一堂「理財教育」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李家同式教育&菁英主義
最近艷陽高照,紫外線早已超出標準值,每天氣象新聞播報完畢之後,主播總會附帶一句話:「請民眾做好防晒準備,避免長時間曝露在陽光下,沒必要時,也儘量少出門。」每次聽到這樣子的新聞,心裡都很感慨,尤其那些不得在大太陽底下工作的台灣英雄們!最難過的是,又常聽到許多家長對孩子說:「要好好唸書,不然以後就會像工人一樣」; 台灣的工人,好像註定是最沒地位又被鄙視的一群!我一直覺得,我們在灌疏給孩子”職業無貴賤”的觀念,或是打造一個「行行出狀元」的環境時,一直不夠徹底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資優教育&小孩不笨
這陣子,台灣整個教育界都在發燒,因為資優班考試引來的軒然大波,已佔領了所有報紙的版面了。也許是真正的資優生進入真正的資優班也好; 也許是假性的資優生進入刻意分化的資優班也好,都已在在造成孩子、家長的負擔,而躲在一旁的補習班則暗自竊喜,竊喜著一個菁英主義導向的施政下,餵飽了我們!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May 24 Wed 2006 16:18
  • 慢活

慢活過日子
有一個故事,相信大家都聽過: 一隻鳥龜和一隻兔子比賽賽跑,看誰先抵達終點,最後烏龜贏了。這個故事除了隱含著不要抱著驕傲的心態藐視對手,也透露著”慢”的步調未必是吃虧的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用正向的態度面對人生
常常有朋友跟我說:「為什麼我每天看起來都是很快樂的?」我依然笑著回答:「也沒什麼煩惱的事纏著我呀!」其實不是沒什麼大事纏著我,只是我懂得如何去化大事為小事、化阻力為助力、化悲觀為樂觀、化生氣為朝氣; 這麼一來,我並沒什麼理由說服自己往負面的情緒思考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May 10 Wed 2006 09:13
  • 美學


隨著經濟日益發展,致使我們每天面對的盡是瞬息萬變的世界,每一次的認真投入,每一次的賣力演出,我們拼的都是業績、效率、利益,但是我們忘了投資那塊最深層,最需被灌溉的心田; 曾經有外國朋友這麼笑著跟我說:「台灣是不是如外界所言的文化沙漠?」我不知如何面對他的問話; 說是沙漠,卻又不那麼乾涸; 說不是沙漠,卻又缺少豐沛的藝文滋潤; 總之,台灣不論在營造美學、藝術、人文、情感等軟性文化的環境上,的確該再加緊腳步才是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