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散文小說詩詞類 (65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跳蚤市場,教孩子學會回收再利用
我常告訴孩子,做資源回收不是要浪費大家的時間,也不是把事情複雜化,而是讓我們的東西可以集中起來,統一回收之後再重複使用。我在班上的回收筒旁貼了四個標語:「能不用就不用、該用時少用、重複使用、回收再利用」;以塑膠袋的使用而言,不正是很符合這個標語的意涵嗎?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靜心寫字筆磨人
我們說,字如其人,就是指可以從寫出來的字中,來看出一個人的個性; 我們也說,一個人寫出來的字,是別人對他的第一印象; 可見一個人寫出來的字,是有其影響力的; 也許當我們的孩子都能寫出一手好字之後,就能略「一枝筆走遍天下」的滋味了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記憶中的7-11
每每和孩子聊起自己小時候的生活,他們總是露出不可置信的眼神; 不論是交通、休閒、生活方式,或是最基本的食衣住行,都足以令他們咋咋稱奇。當生長在四五○年代的我們,想要「多一些」,想要「好一些」都是一種奢求,那才是現代人落實「生活減法」最佳的典範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座山,兩個世界
我一個朋友,這個學期第一次到山裡去代課; 當他知道他即將要「上山」去任教的時候,他的心裡猶豫許久,徬徨不已,詢問過不少人的意見,最後在幾個知已的「慫恿」與「半騙半哄」下,他終於「甘之如飴」地上山去了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禮貌小天使
新的學期開始了,我發現班上的孩子除了「外形」改變外,連「內在」也更有涵養。以前常唸他們不懂事、不優雅,但是現在反而常讚美他們是文質彬彬的紳士淑士。孩子在這個心智成長的過渡階段,我發現因為有禮貌,讓他們變化了氣質,無形中也陶冶了人格與基本修養。而且,唯有在這個階段,及時教導孩子禮貌的重要性,他們才會在未來的學習路上,表現得更好,也自然成了習慣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忙碌的開學生活
忙,要忙得有意義,要忙得知道所做所為所處所要的是什麼; 否則,忙到最後,終究陷入「忙、茫、盲」的泥淖中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藝人生
如果說,把這個世界區分成兩個部分來談,那麼一個就是人文的世界,一個就是科學的世界; 那麼,如果再把人文的世界,再切割下去的話,一個就是文學的世界,一個就是人性的世界。這個世界可以不斷地切割,再切割,直到沒有一個「詞」可以形容任何有形的世界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開學不久,上屆的畢業學生回來看我,我趁此機會教育一下,告訴現在班級的孩子,什麼是「感激」。
當老師的,最欣慰的就是看到許久不見的學生長大、懂事,並且會感激老師教過他的一切。在平日上課,我會固定找一個時間進行「喜樂時間」,其中不乏要孩子感謝這一週來,接受了誰的幫忙,要怎麼謝謝他; 我也常在吃午餐前,要孩子先謝謝盛飯的同學,並感謝上天賜給我們豐盛美味的一餐; 也能讓孩子想想看,是誰維護校園的安全?誰批改作業誰載你來學校?藉此傳達「感激」的課題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Mar 06 Thu 2008 19:19
  • 守時

守時
相信各位一定有過類似的經驗:和某人約十點在門口,但對方偏偏十點多才出現; 已經快遲到了,但孩子還在刷牙洗臉; 明明說好五分鐘後見面,但對方卻用許多藉口來塘塞; 這些都是沒有時間的觀念,簡單說來,就是沒有養成「守時」的美德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培養孩子愈挫愈勇的心
雲門舞集的舞場,在年節時遭受祝融之災,雲門創辦人林懷民先生在第一時間,向大眾說了一句觸動心弦的話,他說:「這是上天給雲門的磨鍊,我們沒有時間難過。」多麼令人動容呀! 從這個事件當中,除了政府資源與文化、社會價值的問題之外,也是給孩子一個很好的教育,是一個發揚人性的機會教育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藝人生
如果說,把這個世界區分成兩個部分來談,那麼一個就是人文的世界,一個就是科學的世界; 那麼,如果再把人文的世界,再切割下去的話,一個就是文學的世界,一個就是人性的世界。這個世界可以不斷地切割,再切割,直到沒有一個「詞」可以形容任何有形的世界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用心認真每一刻
僥倖得來的東西,不值得喝采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孩子,你慢慢來
「孩子,你慢慢來」這是龍應台女士在幾年前所出版的一本書; 相較於龍應台女士的其他批判、辯証、省思的作品,這本訴說孩子成長的書,顯得柔性多了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處處留心皆學問 隨著社會的日益變遷,隨著教育的日益普及,我們總是很刻板地認為,學習就是要在學校、教室內,並且有專用的課本做學習的橋樑,甚至認為做學問的基本配置就是師生關係; 其實,在網路時代的來臨,在生活步調的日益繁雜中,我們卻慢慢體會到,原來,學習不是只有在書本裡; 生活當中的每一個角落、每一個時機、每一個空間,何嘗不是知識的殿堂?何嘗不是學習的場所呢? 世界上充滿學問之寶 小時候的自己,總夢想著一定要出國,一定要走遍五大洲、七大洋,飽覽名勝古蹟,才可以讓自己的學問更紮實,知識更淵博; 曾經我也認為,當自己能夠在台灣的每一個角落,留下自己踏過的足跡,登上百嶽看那山之高、雪之白、雲之浮,才能感受生命的浩瀚與自然的奧秘; 曾經也以為要淺入水平面下,看那水之深、水之青、水之藍,才能了解自然萬物無所不在…。然而當我進入校園,看到佈告欄張貼著醫療新知、圖片欣賞、書法作品; 再走到長廊,看到由雕刻作品與詩詞曲所構成的學習步道與語文走廊; 再到校園的另一角,看到精心設計的生態園區,這不就是校園中落實處處皆學問的成果嗎? 知識的意涵無所不在 今天,當我們一個人站在自己的舞台,往前望去或者是一片空,或者是一片擁擠; 往後看去或者是驚心動魄的懸崖,或者是一道密實的牆,或者是更多匪夷所思的現象…,其實,這些點滴構成的佈局與意象,何嘗不是由「學問」所建構而成的?「空」,讓我們思索「滿」與「留白」的含意; 「擁擠」讓我們體驗「寧靜」與「孤寂」的靜態美,讓我們學習到放鬆心思與生命昇華的價值; 「懸崖」讓我們透過自然探索的角度,知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知道地殼、地質、與風化侵蝕交互作用而成的現象; 「一道牆」讓我們試著解開人際間的冷漠與隔閡…。您說,這些是不是都是無形的學問? 這些學問都是藉由不停的摸索,與抽絲剝繭之後,才能意會的? 靜心、謙卑品察學問 當我們抬頭看看天,低頭看看地;「仰觀宇之大,俯察品物之盛,而自審其一人之生應有之地位,非有閒暇不為也…」,這是學問帶給我們更寬闊的思維與胸襟,讓我們學習用更謙卑、柔軟卻有力的心,向所面對的一切學習。「一花一世界」,只有在我們心靈處於最平靜的時候,我們才能去觀察我們週遭的任何事物,都是可以領略、欣賞的元素; 也只有在我們的心處於最平靜的時候,才能認真思考,什麼是學問?學問一定在課本裡頭嗎?每個地方都可以學習嗎?難怪有一次參加靜思語的研習,講師開宗明義就說了:「鯨豚沉潛於大海,幽蘭沈藏於山谷,清明沉殿於心靈」,只有在心靜、心淨的時候,才有心情去品味一切,達到「千江有水千江月,萬里無雲萬里天」的高尚境界。 學問無彊界,學校無邊界 杜威教授說:「生活即教育,教育即生活」,這句話影響至今已約一百年,也讓我們的教育,處處「活化」了起來。我們開始懂得擺脫教科書的枷鎖與現有教育體制的羈絆,學習用生活處事的經驗,去連結知識與形而上的價值觀; 我們也開始啟發孩子的多元智慧和無的潛能,期盼孩子能用更敏銳的觀察力,去發掘與自身最有興趣、不謀而合的才能; 我們也開始鼓勵自己的孩子,多學習、多接觸、多聆聽一切可以汲取的學問; 我們也開始讓森林小學、開放教育成為教育的另一種風潮; 這正是所謂的「學問無彊界,學校無邊界」。我們只有從他人的身上,學到優點,改進自己的缺點,才能盡可能成為「完人」,並且由「完人」的心境去尊重他人、包容他人,影響他人、感化他人,讓學問的種子處處散播,這不就是教育的真諦嗎?這不就是教育要我們發揮「影響力」嗎? 從腦科學看學習與學問 大腦科學專家洪蘭教授更從腦神經的認知觀點出發,來看待「學習與學問」; 她認為,凡事願意學習,且能主動學習,用敏銳的心智去留意周遭的事時,往後人生學習的道路上,不論是人際、社交、溝通、情感上都會有較優質的成效; 而且能夠抑制大腦杏仁核的發展; 杏仁核是負責掌管負面情緒的組織; 也就是說,能夠廣泛、主動學習的人,可以讓一個人的人生觀,表現得更為積極、樂觀、向上、向善; 而個人認為,這種願意學習的心態,最根本之道,就是從「處處留心」做起; 它不但不耗費任何金錢,連刻意找書本、找空間學習的時間,也節省了下來。 道德、思考、判斷能力為基石 當我們要從小處著眼,大處著手,爬上「處處留心皆學問」的最高境界時,必須要有最根本的道德觀念、思考能力與判斷能力做為基石。當今天一個人,他成熟到足以用自己的的學問,承擔社會責任的時候候; 當他可以在每一個細微處、大小事提出自我主張,來省思社會、批判社會的時候; 他當下必須要有一把堅韌、強而有力的尺,才能禁得起別人的理解、批判、省思、驗證; 那麼,這把尺的立足點、原則是什麼?我想就是一種最根本的道德、思考與判斷能力吧!因為有了這些能力,讓他在做學問的時候,可以提出一個睿智、明確的方向,指引我們,無後顧之憂; 因為有這種能力,可以讓他在每一個停歇、下過工夫的地方,留下最有力的證據,並且處處留下做學問的情感。只有當處處都值得回顧、展望的時候,我們才發現,在吸收知識和交流學問的路程上,多走一段路,路越走越平; 多做一件事,事越做越小; 多盡一份心,心越磨越圓。 學問的無形課程 在今天的校園當中,我們鼓勵孩子凡事留意、凡事學習; 雖然並沒有將這種「廣泛學習」的課列入在正式課程當中,但是「處處留心皆學問」的價值,卻以無形、耳濡目染、身教、言教、境教以及空白課程、彈性課程的方式,融入孩子的學習當中; 當我們每一個老師,都能幫助孩子啟發每一顆「好奇」的心; 當每一個學生也願意靜下心來觀察每一件事物; 當每一個家長都願意與孩子一同體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; 在親師生三方面都能互相學習、互相協助,才能讓我們的視野更無遠弗屆,學習更循序漸進、得心應心、神采飛揚、豪情萬丈。 從處處做起,向學問尋寶 我們都知道,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; 大腦是全世界最大的未開發地; 只有在我們能夠真的靜下心、努力讓大腦持續運作,將觸角伸出去觀察每一處可以學習的地方,我們才會發現,原來學問是做不完的,而且必須抱著願意學習,謙卑的心,才能學得充實。今天的教育,讓我們諦聽到一滴小水滴的聲音,然而,我們就能教育的小水滴當中,發現自己的大海洋。生活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圈子,但是只要在這個小小的圈子當中,努力地發掘,再嘗試、再體會,勢必能找到生活的韻味與知識的可貴。就讓我們從「處處」做起,向「學問」尋寶吧!
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水的啟示
前幾天,鄰居一個孩子跑來問我:什麼是「水的聯想」,他說這是他們老師出給他們的寒假作業; 我告訴他「聯想」就是對於一個東西,你會想到和他有關係的東西,這個過程就是聯想。我很欣賞這個老師所出的作業,因為他出的不是死板的「命題作文」,也不是叫學生畫「水的圖畫」,而是用箭頭的方式,一個一個想出來,比方說:水--下雨--雨傘--拐杖…,一直持續時下去,也可以用畫圖的方式來輔助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質量生活
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,一個物體在地球和太空的重量是不同的,但是質量與密度卻是相同的; 我們也有過做冰塊的經驗,把100cc的水,放到冷凍庫中,得到的冰塊體積會略為膨漲,這就是質量相同,體積、密度改變,但是它們的本質都一樣,那就是—水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老師的謊言
我的謊言,她諒解了; 這是一個很難想像的過程,也是內心無比的煎熬。曾經,我以為這一年中,為了這件事,會把我弄得疲憊不堪,連一丁點兒唸書的機會也沒有; 曾經,我也擔心這個謊言會被他拆穿,而將惡名傳遍校園裡頭; 曾經,我也想過最壞的打算,乾脆放棄了所有工作的機會,放棄了自己的人生、自己的前途…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樹立楷模
常聽人說誰和誰有夫妻臉、父子臉,有科學實驗證實,凡是二人朝夕相處,時間一久,就容易出現彼此有相同的行為、動作; 有鑑於此,身為父母的,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,成為孩子模仿、學習的對象,樹立良好的楷模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習得的無助
前幾天我要孩子放一隻螞蟻進去透明盒內觀察,讓他們比較螞蟻在五分鐘和十分鐘後,在「活動力」上有何不同; 我得到的答案,大多是前五分鐘時,螞蟻仍然很活躍的找尋出口,掙扎不已; 等到過了十分鐘後,螞蟻開始慢慢的行走,一副無所謂的樣子。這給了我,也給孩子,和家長很大的啟示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培養孩子的責任感
相信每一個師長,一定有過類似的經驗: 當我們看到孩子做家事時,不小心打破了碗盤、弄髒了地板,就忍不住想責罵他們,或是乾脆把事情攬下來自己做。以前我也曾經這樣子對待孩子,但後來卻慢慢發現,如果不讓孩子嘗試做一些事,長大之後,他們似乎沒有辦事的能力,面對事情時容易有畏縮、馬虎的心理,更別提責任感的養成了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