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守時
相信各位一定有過類似的經驗:和某人約十點在門口,但對方偏偏十點多才出現; 已經快遲到了,但孩子還在刷牙洗臉; 明明說好五分鐘後見面,但對方卻用許多藉口來塘塞; 這些都是沒有時間的觀念,簡單說來,就是沒有養成「守時」的美德。
守時,除了對時間負責,更重要的,是對自己與他人負責。有些人很有時間觀念,何時該做什麼事,一件事多久做完,是否該預留緩衝時間…,都可以掌握得宜; 但相反的,有些不知道五分鐘是多久?不知道讓人久等的感受。 對時間有真確掌握的人,比較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,做起事來也較無時間壓力,無後顧之憂。
在教育孩子時間與守時概念的時候,最基本的還是從時鐘的秒分時針以及電子錶開始; 幼兒園的孩子,我們教他們吃了一個生日蛋糕,代表過了一年; 看到太陽出現,天色變黑,表示一天過去了; 低年級時,我們教孩子,兩枝指針同時指到十二的時候,表示午吃飯時間到了,並且學會聆聽鐘聲; 中年級時,告訴他們幾點幾分做什麼事,開始學會看時鐘; 高年級時,要讓他們自己學習判斷五分鐘有多長?十分鐘能做哪些事?到中學時,可以配戴手錶,學會駕馭時間; 到年紀越大時,甚至要能從做了多少事情,生活週遭的線索來判斷現在是何時。每個階段教給孩子不同的時間觀念,就是要讓他們從小熟悉時間,進而將時間很自然、很習慣地融入日常作息當中。
以前我有一個學生,戴著很炫很酷的手錶,儼然是裝飾用的; 他不會看錶,他的錶永遠比別人慢幾分鐘,所以常常比別人的動作慢幾分鐘; 其實,在我教孩子時間概念時,我希望他們可以將時間調快五分鐘,為的就是有剩餘的時間可以稍做休息,減少因為趕時間而發生不必要的情況與耽擱; 在和朋友相約時,也應該提早出門,避免途中有突發狀況發生。
我們可以教孩子一分鐘可以做哪些事?五分鐘可以做什麼?十分鐘寫完一篇作文會不會太快?二分鐘喝一口水會不會太久?從生活瑣事當中,漸漸培養對時間長度的「手感」。時間的拿捏,一定要從自身學起,我們不可能一輩子都以鐘響、鬧鈴做靠山; 只有懂得掌握時間的人,才是有責任感的人。
除了「表面時間」外,更要教孩子做事的「內在時間」,也就是「效率」與「效果」。效率指的是做事情的速度,效果指的是做事情的結果; 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。在引導孩子「效率」與「效果」的時候,可以問問孩子,為何有些人同樣十分鐘可以看完一篇文章,有些人卻要多花十分鐘?除了理解能力外,是不是專注力不夠?那麼如何培養專注力?如何用有限的時間或花費更少的時間,把事情做完、做好、做棒,就是師長要給孩子的能力了。
如果孩子老是習慣性地當「慢郎中」,常遲到、拖拖拉拉,可以請孩子回憶整件事情的經過,究竟是哪個環節佔用太多時間?下次如何改進?也可以嘗試「震撼教育」,比方說,爸媽約十點在門口開車出去玩,如果孩子超過五分鐘還沒出現,就真的「狠下心」將車開到某處,再折回來載他,表示下次如果再犯的話,就不再載他了。負面的引導未必是不好的,有時是給孩子一種印象更深的警惕。
對於時間,我們都不否認它的重要性; 以前我們總是感嘆時光飛逝、白駒過隙,那是對時間的「被動」狀態; 現在我們都要「主動」駕馭時間,當個司機、太空人,學習掌握時間的列車,做個負責任的「時間管理師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