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大學生應具備的十項能力

近年來,隨著教育的日益普及,幾乎已到達了考不上大學比考得上大學還要困難了的「怪現象」了!在這樣的環境之下,難免造成大學生素質的「M型校園」。大學生除了追求專業能力之外,更重要的,是要養成基本態度與學習培養人文的氣息,唯有在兩者並駕齊驅的建構之下,才能塑造出一個有靈魂、有前瞻、有朝氣的大學生。
對於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與人文素養,以下簡單列出十項,期盼與各位大學生,一同分享!
一、砥勵道德: 但丁說:「智慧不能彌補道德的不足,道德卻能彌補智慧的缺陷。」的確,書本今天沒有唸完,明天還有機會念; 但是人格一偏差就是一輩子更改不過來的了。現在的社會新聞,常見殺人搶劫、姦淫擄掠無所不在,早已看到麻木不仁了,但是這是一個和善的社會應有的嗎?我們希望未來的大學生,打著「碩博士」的幌子,而真的誤入歧途,走向這麼不堪的一條路嗎?相信並不是,所以我們必須在大學中,要加強人格的培養與薰陶,才能夠使我們的學生畢業踏進社會、踏進職場,開創一個祥和寧靜的社會。
二、學習感恩:知福惜福,才能得福造福。蘇格拉底說:「知足是天賦的財富,而奢侈卻是人為的貧窮。」在這個物質富裕的時代,許多人早己忘記感恩是什麼東西了,浪費糧食,糟蹋一切可以得到的資源與物品,卻忘記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。當我們浪費了地球上所有的資源之後,後代子孫會有青山綠水、會有無盡的資源可以享用嗎?一個懂得知福惜福的人,才知道要去珍惜所有,才知道要去把握時間,才知道要去關懷奉獻與付出,也只有這樣的人,我們才能期待他對國家、對社會、對世界有所貢獻。
三、學習尊重。「我」字是「手」拿著一把「戈」,自我太重容易傷他人; 在現在的社會當中,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人不懂得尊重別人的權利,在公眾場合,手機鈴聲隨意打擾他人可以享受的安寧; 而搶先上車,不懂得禮讓老弱婦孺,這更是司空見的。可是我們中國自古就是禮義之邦,到了現在產生這樣的情況,不能不叫人痛心疾首呀!所以身為大學生,身為未來的社會新鮮人,我們就應該在基本能度與人文素養中,學習如何尊重他人、尊重自己,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; 也永遠不要像茶壺一樣,茶頭(手指)永遠指著對方。
四、學習轉換心情。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是因為他的IQ高,而是他的EQ高; 所謂「我們不能改變天氣,但是可以轉換心情,後不能改變容貌,但是可以展現笑容」就是這個道理; 高點、低點全看觀點,端看自己怎麼學會轉換心情。笑是兩個人之間最短的距離,當你綻放一朵美麗的微笑時,旁邊的人,即使不明瞭所說的語言,也能夠散發出源源不絕的善意; 也只有這樣子互相溝通、互相鼓勵、互相了解的社會,才能夠溫暖彼此,沐浴在最佳的情緒氛圍中。所以當我們面對一些困難、挫折、失敗的時候,要知道如何轉換自己的心情。承擔的痛苦是不能改變的,可是面對失敗的心情是可以轉換的。如果我們面對挫折與失敗,只是一味的沮喪、失意,那麼在我們面對接下來的前途的時候,我們也沒有勇氣再繼續向前邁進了。
五、培養愛心:「愛從心中生,福報必至,惡向膽邊來,橫禍飛至。」愛是人生中最偉大的奇蹟,因為有愛,才能夠潛移默化,能夠使人心存感激,能夠使人學會尊重,也能夠使人消弭紛歧。只要一個人心中有愛,認真心去看待世界,以愛心來面對全體,他才會知什麼是大家需要的,什麼是大家不要的,什麼是我該做的,什又是我不該做的; 也只有這樣的人,才能夠服務人群、奉獻社會。
六、勤於閱讀:洪蘭教授說:「打開一本書,打開一個世界」; 閱讀是唯一能改變我們氣質的不二法門。閱讀是一種靜態的休閒活動,卻是腦袋的動態運思。閱讀文學的書,可以讓我們駕馭文字之美; 閱讀心靈的書,可以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沉澱; 閱讀藝文的書,可以讓我們的心得到共鳴與對話; 閱讀歷史的書,可以讓我鑑古知今、明得失、知興替。尤其在報導現在大學生不愛唸書,買書的金錢與頻率越來越低的時候,身為大學生,身為未來社會的菁英份子,應該有所警愓,將閱讀視為大學必修的「第四學分」。並且透過閱讀,來瞭解社會趨勢、國際脈動。
七、越挫挫勇:貝多芬說:「我要遏止命運的咽喉,不讓他征服我」,貝多芬一生共創作了九十多件交響樂作品,而其中又以後期七首交響樂作品最眾所矚目,而這七首則是在他失聰之後才完成的; 知名作家杏林子,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,而倒臥在床,但是他卻不畏病患所苦,更用文字語言撫慰許多人的心靈。遇到挫挫,更要有信心、勇敢的心,去面對一切。信心為種子,苦行為時雨,挫折是修鍊中的道場,敵人則是人生中的蝴蝶; 唯有透過一層又一層的磨鍊,唯有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考驗; 鍛鍊我們的生命,考驗我們的人性,我們會發現,多走一段路,路越走越平,多做一件事,事越做越小,多盡一份心,心越磨越圓。尤其被視為「草莓族」的七八年級大學生們,更要有越挫越勇的挑戰力。
八、從心再出發:今天有許多的人,對於事情總是從反面看待,悲觀行事,其實都是因為我們的「心」不夠踏實。曾經在一場生命教育的成長營中,聽日常老和尚說:「鯨豚沈潛於大海,幽蘭沈藏於山谷,清明沈殿於心靈」; 的確,只有在我們的心處於最平靜的時候,我們才能去思考大學的意義為何?畢業之路為何?求學目的為何?也只有在我們的心處於最踏實的時候,才能將大學生應有的生活態度和人文素義,發揚到「千江有水千江月,萬里無雲萬里天」的高尚境界; 還要從內心,培養「清心、靜心、勁心、淨心」的品德。
九、再教育: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基本素養最好的捷徑; 目前各縣市政府教育局、文化局與相關的社教機構、民間組織,都辦理許多進修、研習,也辦理許多大學生的成長智能課程; 在這當中,也鼓勵大學生可以運用所長,接受培訓課程,而到社區、偏遠學校為社區人士、弱勢孩子服務,發揚教育愛。每一個大學生,一定接受過最基本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,但是學海無涯,唯有再透過自我教育以及社會教育的輔助,才能讓學識更往上一層爬,並且用自己的學識,來貢獻社會。
十、思考、判斷能力:人是有靈魂的動物,是一個懂得思考的動物; 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怠; 大學生除了接受知識外,還需要對知識有所思考、判斷。當今天一個大學生,他成熟到足以承擔社會責任,足以用自我意識來批判社會、省思社會的時候,他心中要有一把理性、堅強的尺,禁得起社會的期待與理解; 那麼期待他理解他的依準是什麼?我認為就是思考與判斷能力; 因為有這些能力,讓他對於真理能掌握得更明確; 因為有這些能力,讓他不會沉溺自我迷失方向,也因為有這些能力,他才能知道身為一個大學生,他應該做什麼事; 有這些能力,讓他知道人文素養對於一個社會有什麼重要性。
結語
大學生,除了在學識方面比中學生有更深一層的鑽研外,在基本態度與人文素養也要有更理智的蘊育。一個人從小到大,都在接受家庭、學校與社會不停的教育,也接受社會種種的期待; 唯有每一個大學生,能夠深切思考自己的定位是什麼?對社會要付出什麼?自我的價值與人生方向是什麼?基本態度是否能呼應社會所求,以及人文素養是否可以提高人格的品質?種種問題,都是大學生應該去力行,也是社會賦予他們的責任!「立德、立功、立言」是人生的三不朽,縱使一個大學生無法達到如此崇高的境界,但是,至少也應該在大學中、在社會上留些貢獻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