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孩子,你慢慢來
「孩子,你慢慢來」這是龍應台女士在幾年前所出版的一本書; 相較於龍應台女士的其他批判、辯証、省思的作品,這本訴說孩子成長的書,顯得柔性多了。
這陣子,因為每天都要做復健的關係,三不五時就得到醫院、診所報到,讓醫生看看我的復原情形。總是急於趕快回學校和學生一起上課的我,見到醫生的招呼語,已經變成了「什麼時候會康復呢?」,醫生總是不厭其煩地說:「慢慢來,復健的路是急不得的。」我想著自己的腳,再想想那些教室裡的孩子,再想想在我們的生活週遭,無處不是「急」字可以形容的; 也正因為這種匆忙、快速、急切的步調,讓我們一直處於不斷趕工,追逐時間與加班的壓力當中。
以前的我,也總是為了把一件事情完成,而廢寢忘食,甚至還因此而糟蹋了自己的身體,總覺得有一件事耽擱在眼前,就坐立難安; 後來,幾年前,看過佩屈尼寫的一本「慢活」的書之後,我才發現,原來「快速」的效應下,許多事情不見得會更圓融、完美,反而會促進我們的神經系統,越來越緊張,越來越產生負面情緒。慢活這本書,告訴我們,慢步調的生活,是一種生命的蘊釀,是一種生命的再出發,更是一種心靈沉澱、期待再昇華的過程。而這本書,同時也提到,對於一件事情,總是能認真思考,並且能用「有效率的慢」來處理的話,效果反而比未經週延思考,急於完成的效果,好了許多。
相信各位一定有看過不少外國的影集,一個家庭會在早餐時間,圍在餐桌上一小時,為的就是享受「慢食」的晨光; 也看過國外不少知名的咖啡館,文人薈萃的地方,總是把酒言歡,和著濃郁的咖啡香氣,就能享受一個下午。有一次,我到台北出差,那是我第一次搭上捷運,我看到捷運門一開的那一剎那,成群的上班族、學生就破門而出,「飛奔」地衝向電梯,那是我第一次,親眼目睹時間帶給人們的壓力,以及所有人臉上呈現一種焦急、恐慌的表情。
現在的我,已經「不得已」必須用「慢慢來」的步調來看得我的生活; 但是這何嘗不是一種另類的享受; 我們不能改變天氣,但是我們可以轉換心境; 我們不能改變容貌,但是我們可以展現笑容; 我們不能改變現實,但是我們可以重新看得我們的處境。當我慢慢兒走的時候,我才有更多的時間,陪朋友家人聊天; 當我慢慢兒走的時候,才可以多看上公園美景幾眼; 多聆聽、多感受生命的無常與生命帶給我們豐厚的養分。常言道:「卻速則不達」、「慢工出細活」、「吃快丟破碗」就是這個道理。
然而,慢不是毫無目的的遊手好閒,也不是刻意拖延時間; 慢的真正定義是要你認真思考,想請楚要做的事情之後,再放心、好好的去做,也就是所謂「謀定而後動」; 在今天的社會當中,我們的工作已經超時,遠遠超過國際的標準時間,連休閒的時間,都可能被剝奪來工作,或是休閒的時間都必須考慮到還有某一項工作尚未完成; 大人必須為公務疲於奔命,孩子必須為課業「朝七晚十」,究竟我們現代人,什麼時候才可以好好地享受一個「慢性」的生活呢?
「孩子,您慢慢來」給我更深層的感覺,是我們必須靜下心來,看孩子從頭到尾做一件事,看孩子是用什麼心境、態度去面對他?從孩子的處事經過,我們可以判斷一個孩子個性是急、是緩、是燥、是柔; 在生活、教育、社會現狀上,有許多事是急不得的,它必須用更慢、更和諧的心態去面對,才能達到最好的效益。如果今天,您對待自己的孩子、對於生活的各個環節,依舊是用「趕火車似」的心情去處理,何不找個空間與時間,讓自己的真的靜了下來,慢了下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
    彥佑

    洄瀾墨客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