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散文小說詩詞類 (65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男人、女人
從亞當和夏娃的故事傳開之後,性別的問題就變成一個有趣的問題了; 然而,有一派研究文化與宗教信仰的學者,卻認為,當亞當與夏娃偷嘗禁果後,開啟了人類的「原罪學說」,導致性別的影響力更是無遠無屆; 從最表面的身體結構,一直到人際、文化、空間、態度等,無一不和性別有關。台灣許多知名的性別研究學者,也發表出精闢的言論,讓我們對性別有更深入的認識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梨 愁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培養孩子的美感能力
前陣子我帶孩子去參觀圖書館的美術展覽,有繪畫、雕刻、布偶等各式的媒材設計,每一位孩子看得目瞪口呆,再加上志工的詳盡解說,讓每個孩子不僅「看到」作品,更「聽到」作品,深入瞭解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打掃廁所,修心修行
某大學的「清潔社」日前到國中小帶活動,主要是宣導清潔廁所的重要性; 正值此際,台灣美化協會也鼓勵企業、學童自行掃廁所。其實,學童是否該打掃廁所,一直是校園裡的熱門話題; 曾經,我也認為掃廁所應該回歸到「外包」的工作上,但是看到一群大學生低頭打掃、企業人士也挽起袖子、小學生也拿起刷子之後,我發現,掃廁所不是只有單純的「整潔工作」--那是一種修心、修行的考驗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泳隊教我的事-不恥下問
今年帶了游泳隊,讓我無形中養成了運動的習慣,更重要的是,在模仿、請教他們之後,竟然也從一隻旱鴨子,變成蛙式、自由式、仰式都會的「小泳將」了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簡單生活
最近室友要搬家了,理由是他們覺得現在住的房子不是很理想,希望可以去找一棟較舒適的房間。我猶豫了幾天,最後還是決定「鎮守」在原本的老舊宿舍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歌唱節目伴我
在而立之年前,電視之於我的存在價值,是撲朔迷離的; 時而極端依賴,時而極端排斥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讓愛傳承--紅豆地瓜湯
小時候,最愛喝阿嬤煮的紅豆地瓜湯,尤其是夏天的午后,喝上一碗,更讓人倍覺沁涼; 因為紅豆和地瓜都是我們親手種的,所以味道特別的香甜,感情也特別的濃債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話芋 畫憶
在炊煙笛聲中甦醒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而立之年前,電視之於我的存在價值,是撲朔迷離的; 時而極端依賴,時而極端排斥。
最近迷上了歌唱節目,這應該是連自己也始料未及的吧! 曾經在青春的我,也是和朋友們一樣談唱片、談偶像、談八卦,總覺得那是年少輕狂階段必經的一個歷程。大學之後,個性稍稍的轉移,熱衷的事物也不再侷限狹隘的明星身上了; 我開始喜愛談話性節目,從中啟迪對事物的見解與理性批判的態度; 我開始喜愛運動性質的節目,看一個運動員如何接受磨鍊,面對挑戰,看他們在競技場上汗水淋漓的馳騁,也看一種運動家的精神如何焠煉。看節目變成吸收資訊與陶冶人性的來源,不過,要跟周遭的朋友,名正言順地說我是看電視來「學習」的,似乎有些不可置信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,請輸入密碼
  • 密碼提示:2002
  • 請輸入密碼:

完美與不完美
最近瑤瑤和舒舒,在社會上引起一場熱烈的性別議題,更遭到NCC的關切。在女性的眼中,有多少人渴望如此「完美」的身材?追求不到,就去整型、手術,似乎覺得自己就是「不完美」的一群。其實不僅只有物化女性而已,台南縣的消防局猛男月曆,也讓許多男性感嘆自己的「不完美」,所以,健身中心、日晒機、肌肉男、陽光型男也成了「完美男性」的另一想像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清明節
清明節快到了,又是吃春捲、掃墓的時候。 有一首詩:「清明時節雨紛紛…」,納悶的是,這幾年來,南部的清明一直都是酷暑難耐,從來沒下過雨,似乎是永遠的晴天; 但是,早上打電話問候台北的朋友,他跟我說,台北已經下了幾天的雨,往年的清明,也三不五時的就來了一場雨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教孩子閱讀
二十一世紀是用腦的時代,也是大量的閱讀時代; 尤其資訊不斷推陳出新,時代日新月異,我們都要鼓勵孩子多閱讀,才能汲取第一手的資訊,不和世界脫軌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忍耐是成功的基石 作者-林彥佑
忍,心字頭上一把刀,代表身心受到極大的創傷與苦痛; 若能熬過這一關,將有出頭的一天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> 一段勇氣與文化的旅程 勇氣萌芽 看完謝旺霖先生所寫的>之後,我第一個讚嘆的感覺,和所有推薦序的人一樣:怎麼會有這麼精彩、這麼偉大的創舉。 我不禁想起在幾年前,某一媒體曾報導「壯遊」,鼓勵四十歲以下的年輕人,可以在自己的青春歲月中,完成一項生命中「不可能力任務」。當時,在台灣幾所知名大學,也陸續推出類似林懷民先生所提倡的「流浪者計劃」; 但也許是當時這類「國外出境」的風氣不盛吧! 所以大部分的大學生,以及剛踏入職場的青年朋友,仍舊只是堅守在台灣這塊島嶼,呵護著台灣本島的鄉鎮市,每一條大街小巷,每一座古蹟的歷史與文化; 或是記錄著一個人,一段故事,一段感情…。 可是,「偉大」的謝旺霖先生,他做到了—他因為失戀,而決定獨自一人單飛到西藏一帶,去那裡透透氣,去提昇心靈的層次,去追尋生命中的桃花源。於是,他暫時放下手邊的學業,也將服役的壓力擱在一旁,自個兒搭上飛機,準備來一趟「視覺與心靈」的饗宴。 視覺饗宴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,我深深地被書裡的每一幀照片所吸引,彷彿不用出國,就能置身在圖片裡的情境,那種感覺,很奇妙、很令人嚮往!就像在人間仙境一樣,任憑高山、降雪、烈日、狂風在耳邊上演; 在那裡,視覺是重的,但心靈卻是輕的。於是,在心靈極度放鬆的狀態下,我開始咀嚼謝先生的文字,也映照出西藏特有的民族風情,好像每一種詞語的表達、一種書寫方式,都隱約透露出台灣與西藏的相異之處--儘管同屬亞洲的我們,竟然是如此地大相逕庭; 但也因為這樣的南轅北轍,造就出了多元文化的包容、欣賞、尊重與接納。 淳樸自然 我喜歡謝先生所寫的那一篇--,在里格村裡,我們看到一個少婦,以純真、自然的方式,帶領旺霖進入了充滿山居氛圍的村落,他們吃著野食,聊著彼此有些熟悉卻又有些隔閡的語言,他們唱著歌,看著天,圍在篝火旁跳舞。我喜歡那種人與自然合而為一的自在,也喜歡那種牧羊人的一種灑脫。曾經何時,在我們現今的社會當中,我們多麼渴望回歸最單純、淳樸的生活,回歸最初的生命原貌; 然而,在一切如此繁華的現代,是多麼可欲不可求啊! 我看過一部電影,我們看到西藏地方,因為有了摩拖車之後,許多的生活方式變得一點也不「自然」! 文化態度 我更想從文化的角度來切入這本書。簡而言之,文化是一群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耕耘,而在當地所產生的結晶,就如同原住民文化、客家文、刺青文化,乃至流行文化、次文化等; 文化沒有優劣之分 : 歐洲的城堡文化未必比非洲的土著文化優越; 檳榔西施文化也未必比貴族紳士文化來得鄙俗。西藏,在中國是一塊偏遠的地方,然而我們看到豐富的宗教文化,當中所傳遞的訊息,如祭典、儀式、信徒、神話等,無一不是讓旺霖所懾服的; 我們看到邊境文化,因為與各國接攘的關係,所產生的異國風情; 我們看到游牧文化,反映在食、衣、住、行等生活層面。 我有一個朋友,他說他喜歡去歐美國家旅行,理由是「文化較先進」,他說他很不愛到東南亞,因為「感覺很落後」; 我想說的是,不論是哪個國家或哪個城市,都有獨特的人文、自然美學,也都孕育著幾百、幾千年來的歷史記憶與情感在裡頭。旺霖在西藏生活了三個月,他融入了當地的生活,入境隨俗,依舊騎著自己的單車,樂在其中; 或許有許多的人以為他在偏遠的山區與顛簸的山路中「受苦」吧!但我們卻寧可相信,他絕對是在「享福」的,況且,在最後,他將自己的單車,以一千八百元人民幣賣給當地的藏人,這也象徵著一種「造福與惜福」的情懷,希望把這份西藏之情,傳承下去,不是嗎? 回到西藏文化,如同書中所提及的「天葬師」,內容不乏將屍體剖開,讓禿鷹等猛禽去啄食,這是何等血腥,但卻充滿文化色彩! 亦提及四川的神仙洞,洞裡有個「女陰」,只要摸了之後,女孩子就不用擔心流產; 我們也看到五色旗,紅、黃、白、藍、綠,各自代表著不同的自然元素; 西藏有名的「藏獒」,是一種警戒性極高的狼犬,當我閱讀到旺霖介紹這一幕時,著實替他捏一把冷汗,當他騎著單車停下來時,突然間聽到遠方傳來狗叫聲,他裝作鎮定,也在野性的呼喚中,震醒! 生命際遇 旺霖在西藏的所遭遇的一切,是僅次與自然奇景,格外引人注目的。旺霖曾經在梅里雪山前失足,也曾經有一次生了大病,幸好在東達有朋友援助。或許是一種人性吧!人在異地特別擔心遭受到「生命的襲擊」。有一本小說>,描述一位登山客摩頓森,因為遇到山難,幸好遇到村裡族人的幫忙,才逃過一劫; 族人奉上三杯茶: 第一杯茶,你是一個陌生人,第二杯,你是我們的朋友,第三杯,你是我的家人,我將用生命保護你; 最後,摩頓森感念他們,決定為偏遠山區蓋一所學校。這就是族人殷勤待客之道,雖然只是杯茶,但卻溫情滿滿! 迴響 我想,旺霖對於在山區所歷經的一切,一定會在友人的扶助下,化為滿滿的悸動與祝福吧!這本書給我們身邊許多朋友感動、激勵、迴響,旺霖走過這一遭,是人生的轉捩點,也是人生永恒的紀錄,這將帶給他無法抹滅的記憶…。旺霖告訴我們,有一位藏人朋友寫email告訴他,他自己也失戀了,他也想要牽著單車,放空自己,找一個理想的香格里拉,編一段如夢似幻的旅程。
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萬丈高樓平地起,意即: 凡事從根本做起,才能成就大事; 一棟高樓,也必需從地基打起,方能建成。有句諺語:「登高必自卑,行遠必自邇」,的確,不只是攀山走路,舉凡求學、經營生意、謀事,都必須具備這樣的處事態度。
一個學生,必須在國小打好基礎教育,才能在中學深耕,接著在大學、研究所等專業領深造,如此一來,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,也對自己的專長有「用武之地」。學問是一點一滴而來,也是由淺入深的學習的,就如同一棟高樓般,必須層層建起,才能有竣工的時候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聖嚴法師幾個禮拜前圓寂了; 他的弟子說,他走得沒有遺憾,也將一切情緒放之皆空,這就是生命修行的最高境界。他留給世人的,不只是佛法的弘揚,更是人文、教育、心靈各方面的融合。
一個人的修養,來自於他長期在情緒上的粹煉; 同樣的,一個人表現出來的情緒,也可以看出平日的修養,這是相互影響、循環、休戚與共的。以前看一個人,是看他是否有財力、土地,隨著時代的改變,現在更重視一個人是否具備智力、創造力與情緒管理能力,也就是面對人事物時,可以用該有的態度來面對它。 聖嚴法師帶給世人四個方法處理難題,亦即面對它、處理它、解決它、放下它,這是一種用心平氣和的情緒來接受問題,最後放下一切,以免心有旁鶩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樂團首席
學校十二點下課吃飯,十二點四十分午睡鐘響,大概一點出頭就可以聽到此起彼落的打酣聲; 尤其在冬天,門窗緊閉,窗簾又拉上,整間教室靜得一點兒聲音也沒有,那種酣聲更顯突兀; 我不禁想起王維的一首詩:「蟬噪林愈靜,鳥鳴山更幽」。

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