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打掃廁所,修心修行
某大學的「清潔社」日前到國中小帶活動,主要是宣導清潔廁所的重要性; 正值此際,台灣美化協會也鼓勵企業、學童自行掃廁所。其實,學童是否該打掃廁所,一直是校園裡的熱門話題; 曾經,我也認為掃廁所應該回歸到「外包」的工作上,但是看到一群大學生低頭打掃、企業人士也挽起袖子、小學生也拿起刷子之後,我發現,掃廁所不是只有單純的「整潔工作」--那是一種修心、修行的考驗。
大學生教學生洗馬桶時,不是水龍頭接著水管,任由水「恣意揮霍」,而是提一桶、洗一桶,再提一桶,再洗一桶,從中養成勤勞不怠惰與節省水資源的習慣。當我們刷洗馬桶時,也必須蹲下身子,從中體悟到放下身段的處世原則,也學習彎腰俯身的謙虛態度。當我們刷洗污穢之物時,或許我們會厭惡他人為何「草草了事」,弄得一團髒; 但是當我們都實地刷過、體驗過這個清洗的動作時,就可以體會清潔人員的辛苦,進而在大小解時,更替對方著想。
相信有更多人到公共廁所時,總是摀住口鼻、摒住呼吸的,更別提要親自躬身去清潔廁所了; 其實,這就是考驗一個人是否具備「忍耐」的工夫,唯能忍人所不能忍之忍,方能為人所不能為之為。
相信一般家庭的廁所,應該都是乾淨、經過美化、容易親近的,但為什麼公共場所的廁所常讓人「嗤之以鼻、退避三舍」呢?大部分的人,總會有一種心態: 自己的東西要愛惜,別人的東西就敷衍了事; 而在校園中讓學童打掃廁所,或是由企業人士輪流打掃公司廁所,其實就是養成「等同視之」的觀念—因為不想要打掃骯髒的廁所,所以不得不保持清潔,否則可能會害人又害己。
很多家長不愛讓孩子打掃校園廁所,原因當然顯而易見;但在家裡,不妨先拿掉鹽酸、消毒水等危險物品,試著讓孩子嘗試看看以清水洗刷,最後再交由父母做善後處理; 在校園,也可以讓學生進行掃廁所工作,再定時由委外人員清理。我想,這樣子的整潔工作,最終的目的即是「修心與修行」的工夫,至於掃得乾淨與否,應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