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年來,教育部一直推動中小學、大專院校畢業生至少需要具備游泳25公尺的能力,達成之後,才可以領取畢業證書; 但是對於許多山區學校,或是學校(附近)沒有泳池的而言,其實際運作狀況,卻不如預期; 往往有大多數的學生畢業之後,依舊不敢閉氣、下水。
因為台灣四面環海,再加上台灣河流眾多,也多屬湍急型,所以每逢夏季,溺水新聞總是層出不窮; 有鑑於此,如何真正落實游泳教學,如何讓每位畢業生都具備初級的游泳能力,的確是刻不容緩的課題。
筆者目前為游泳體育班的導師,深知任何一項運動,對於孩子的成長、學習都有正向的幫助; 而游泳又是在幾乎無重力的狀況下,對身體較無負擔,且可以伸展全身的肌肉,增強心肺功能,不只對於學生,對於所有年齡層的民眾,絕對利大於弊。而教育部也針對游泳技能,列出十級標準,如水中閉氣、水中行走、漂浮、韻律呼吸、打水等,訂定出呼應的項目,包含海馬、章魚、蝌蚪…鯨魚、劍魚等。而通常若有確實落實游泳教學的,
其實,若要讓每位畢業生都具備游泳的能力,除了學生本身的學習意願、技巧、水性之外,學校(附近)是否蓋有游泳池?是否有足夠的教練?游泳一次至少需二~三小時,游泳課程如何與學校課程協調?游泳旺季是否會造成泳池成為「下餃子」的狀況?水質清潔與否?…等層面的問題也是需要考量的。
筆者認為,學生學會游泳技能外,除了可以強身健體,更重要的是可以擁有「自救」的能力,何樂而不為呢?當畢業生順利學會初步的游泳技能外,相信暑假玩水時,應該就可以較放心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