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未來的教育會考,將增加英語聽力,以檢測學生的英語能力。筆者認為,所學的知識,都應運用在生活中,才不會徒勞無功。中學時,我們都上過「聽語聽力」,當時許多同學都瘋狂補習,甚至連「外籍教師」都找上門當家教,學生的課業壓力及家庭的經濟壓力可見一斑。如今,許多人在職場上,根本用不到英語,更遑論英語聽力了,這種只投注於國中、高中學生的政策,實難在國家整體教育的發展中看見成效,當學習成為生活之外的東西,顯然會被親師生視為洪水猛獸。

況且現今的班級,幾乎是常態分班,有些連單字、字母都有問題的,有可能因為聽力而提昇其程度嗎?而程度好的,也用同一套教材,似乎也不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。而聽力若要補救教學,實在牽涉到設備、場地、師資等外在環境影響,確實不易落實

不用提偏遠地方,有些城區學校,也未必能聘請專業英師、外籍師資,英聽雖然是英語課程的一環,但一位英語教師絕對無法完全勝任聽說讀寫作,正如同一位國語很好的學生,亦難兼顧演說、書法、字音、作文字形一般,因此,師資絕對是一個問題。

或許您會說,那就靠收音機不就得了嗎?一來是資源的問題,二來在會考的時候,能保證每個考場、座位、設備都一律在同一個起跑點上嗎?知名的全民英檢,就常有考生抱怨外在環境影響作答心情,更何況是會考時,全國考生統統上戰場去應試,豈可不慎。

英語聽力不是不重要,而是高中要的不是「全人英文」的學生與學校; 英聽不是不重要,而是生活當中是否會「聽」到英語,還是只是「讀/看」到英語?如果無法運用,那就不是帶著走的生活能力,便會帶給考生多一層的壓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
    彥佑

    洄瀾墨客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