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視野在藝文中紮根
藝文是最具軟性力量,也是最能陶冶性情,耳濡目染的。「打開一本書,打開一個世界」、「走進音樂的殿堂,就是走進世界 」正是最好的印證。筆者認為,在文學中紮根國際觀是最扎實也最簡潔的。在台灣許多知名的西方小說、散文、繪本都是由國外作家所執筆,其內容有非常深刻的當地民情。以福爾摩斯的偵探小說,我們看到英國人如何追縱疑點、審理案件; 看湖濱散記,除了讓學童了解作家梭羅如何看透人生,也間接描寫美國華爾騰湖邊的風景; 看繪本插圖,我們看到西方的親情、建築、飲食和東方有何異同; 在影片<放牛班的春天>中,我們看到法國的學制,也看到音樂治療在法國的可行性。除了解各文學作品的內涵外,試著去引導作家的國度、作品的源由,也不失為國際教育的方針。
藝術也是很好的教育方式。聽貝多芬的音樂,除了感受人性的偉大,更該告訴孩子在德國的音樂天地是如此的浩潮,而鄰近的維也納正有「音樂之都」之稱; 看愛爾蘭的大河之舞,讓我們感受節奏與韻律的磅礡之美,也瞭解一個國家如何重視藝術與休閒; 欣賞不同流派的繪畫,讓孩子知道每個國家、每個時期都有代表性的作品,如法國馬內、雷諾瓦、莫內的印象派; 欣賞韋伯根據法國小說所改編的<歌劇魅影>,體認到愛情、鬼魅如何深入人間。
除了教室放了世界地圖,學校設置英語村外,除了課本佈題以「芬蘭/美國/上海」取代「小英/小華/爸爸」,以「ABC」取代「ㄅㄆㄇ」,以「歐幣/法郎/美金」取代「新台弊」的換算之外,更深層的就是要從「國」瞭解到「風俗文化」,從西方當代人物連結到東方代表人物; 瞭解國際間的互動,瞭解文化的傳遞、散播、影響,如此一來才是完整的知識架構,也方能建構全的國際視野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