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造一個友善校園
接連教師不當體罰、學生暴力事件、行政教師衝突等,讓教育部訓委會打出的”友善校園”招牌,始終搖擺不定。友善校園強調的不僅是校園師生互動的氣氛,還包括了建築物、上下課時間、和每個人相關的環境之營造。
一個教師的的身教,一定比言教來得重要,也更易為學生所模仿; 但在台灣強調升學主義以及菁英主義打出升學率的閃亮字眼時,師生的過錯、不友善,似乎都能被社會所容忍; 在大力推動教育改革之際,教師投入大量精神於課程上,致使道德教育被忽視; 另一方面,有些學校為了課業的競爭,依舊公開全班的成績排名,這是不尊重人權的表現,而這些正是造成不友善的原因之一。
台灣的教育仍是喜歡採”禁止”的方式限制孩子的行為,舉凡不能遲到、不能上課交談…等,但教育的本質應該是從鼓勵、正面去引導孩子向善。台灣大多的考試,習慣採扣分的方式來加總,但在國外,卻以加分的方式。
很多學校目前仍缺少無障礙設施,如盲人電梯、殘障專用的斜坡道,或是方便家長等候學生放學而設置的椅子、避雨篷; 或是校園遊樂設施是否安全、建築有否防震、防學生攀爬、防滑; 這些都是友善校園所應顧及的層面; 儘管這些和教學並無直接關係,但卻具有和學生長久以來對環境潛移默化的作用。
隨著性別平等的觀念受到重視,學校男女廁所的比例、教師上課對於男女性別的差異、對同性戀的態度; 或是教師的體罰、同儕暴力、學生自傷、情緒壓抑、畏懼教師,其實這些事件不但會成為社會上統計數字的一筆,更會衝擊到友善校園的產生。
友善校園應該從友善家庭做起,當孩子習慣於父母的好言好語時,到學校必能乖乖順從老師的話。反之,如果有家庭是以暴制暴的話,我們難保孩子到了學校會原意順從老師的好言相勸。
友善校園就從教育愛開始吧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