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偏學校混齡教學演示

 

特偏學校的邀約與課程設計

那一天,接受了某間特偏學校的邀請,希望可以入班做一場教學觀摩。那一場,學校學生人數只有二十八位,某些科目採混齡教學,所以孩子們彼此之間並不陌生; 但一想到我的國語課,原本就不太適合混齡教學,再加上我沒有時間為每一班做公開授課,只好靈機一動,採混齡教學,而前提是,這次的教學活動設計,必須是同時適合二到六年級的(由於一年級目前剛在學注音符號,所以較難寫出字)

    我想了又想,和主任溝通了一下,我便設計了語文的最基礎元素課程-「字與部首」,我的活動名稱就叫做「生字部首動動腦」。二年級的部份簡單認字,中年級寫出相關的字,高年級造出詞並上台發表; 因此,針對同一課程,五個年級的孩子都能依自己的能力,完成自己的任務,同時因為採分組合作的方式,所以每一組同時都有低中高年級的同學可以相互支援。

    課程一開始,我先賣個關子,讓學生猜猜看今天要上語文課的什麼?學生躍躍欲試著,說,「想玩遊戲」、「上圈詞」、「上畫畫」……,學生的答案充滿生機,果然是一群山裡的孩子。我說:「那我們就來玩遊戲吧!」,這一堂課,我們就來玩「語文遊戲」。

 

教學演示課程引導-生字部首動動腦

    首先,我在黑板上貼上兩個詞卡,分別是「遊戲、游戲」,接著誇獎他們「真棒、真捧」,也問看看有沒有小朋友願意上台「嘗試、嘗拭」看看的,最後,我跟孩子們說,你們有沒有發現,這些詞卡的字,都是「部首、陪首」不一樣…。就這樣,我揭示了這一堂課想要「玩」的課程重點-生字與部首。

     每個孩子的表情都充滿笑容,好像,他們從來沒有用這麼有趣的方式來學習語文。其實,就我所知,目前大部分的語文課,老師忙著趕進度,所上的語文,常常就是課本的內容,頂多再做一些補充,幾乎很難有空餘的時間來玩一些創意、有趣的小課程。之前與該校的主任商量了課程內容時,主任說,這裡因為是特偏,所以老師平日也很難到平地去參加研習,所以老師們能接受到的刺激就較為不足,也因此,主任希望我可以帶一些「有趣、活化教學」的課程給老師,讓老師能樂於教學,也讓學生樂於學習。

 

生字一籮筐,形音義觀察

    接著,我在黑板上貼上了許多字,包括了「銅、材、蝴、鑿、架、蚤…」等,共計十二個字,接著我請小孩子們睜大眼睛,努力觀察字的長相,讓他們說說看,他們發現了什麼?有的孩子說:「發現這些字的筆畫都好多」,我說「嗯,可以,你是從字形的方式去找的」。有一位孩子說:「銅、材、蝴、鑿」的注音都是二聲的,我說:「嗯,很好,我沒有寫注音,但你從聲調來想」,這位學生是從「字音」來著手的。有一位聰明的小孩子,順著剛才的課程說,「他們有一些好像是同部首的字耶! 像『銅、鑿』都是金部,而『材、架』都是木部」。我說,「是呀!你真棒,從字形、部首」的部分來看。

    沒錯,這一堂課,我們就是要來玩「生字與部首」。我先問孩子,為什麼要有「部首」,孩子的答案千奇百怪,有的說這樣可以查字典,有的說,好像是發明字的人所規定的; 有的人說,部首就像人的心臟一樣,如果沒有部首,就不能寫字了…」。孩子們的答案,未必是正確,但都極具思考性。

接著,我示範了幾個字:「貨、買、賃、賣…」,我問孩子,他們都是什麼部首?他們的意思各是什麼?他們的意思都和什麼有關?最後,我們歸納出來,「部首和字義」有一些些關係。也因此,我們得到一個結論,「從部首可以推論出字義」。所以,我也提醒孩子們,當以後在讀文章、做閱讀測驗時,如果遇到不會的字,不要急著放棄,可以嘗試從字的「長相」來推論它的意思哦!(例如,「貲」這個字,國小學生沒有學過,但可以從「貝」部來初步推論出它可能和貨品、金錢有關)

 

實作練習-部首動腦,集思廣益

    接著,我發下了練習單,上面有滿滿的空格,每一個空格都是要讓小孩子寫下「同部首的字」。孩子採小組合作的方式,不翻課本、不查資料,在我的命令下達之後,孩子就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,完成可以完成的部分。我示範了一次,孩子們就了解我所要傳達的意思了。

    首先,我很神秘地,像在佈一個很重要的題目一般,我說,「現在請你們寫出『手』部的字,包含『提手旁』」,子們開始小組合作,情況比我想像中還要熱絡,孩們振筆疾書,不斷地搔頭回憶,有的不斷詢問同組的組員,就這樣,他們在五分鐘內,寫出了平均大約二十個字,這樣的數量是多是少,其實我也不知道,但我從他們認真思考、抓腦的表情裡,看到他們喜歡課堂課的樣子。

    在「手」字旁結束之後,我繼續玩了第二關與第三關,分別是「木部」、「火部」,規則與之前的玩法相同,孩子們熟悉這樣的操作流程之後,書寫的國字量越來越多,下筆速度越來越快,也越能歸納出生字與部首的關係。我也讓孩子知道,從部首可以簡單推論出「字義」,因此,我們也間接把文字的「字形、字音、字義」簡單做一解釋。當學生有了這樣的認知之後,未來他們看到「貝部」、「虫部」、「衣部」…等,或多或少可以透過字形辨析來了解其意義。

過程中,老師在組間來回巡視指導; 一來,除了記錄學生的反應,從學生的反應當中來判斷出老師的教學是否有效?或是從學生的反應中,判斷老師的引導、分派的學習單是否過難?同時,老師也可以順便指導程度稍差的學生。由於這次的教學是採混齡的教學,因此學生程度落差較大,更需要教師適時指導。

由於混齡教學,全校的同儕彼此都認識,而且回到家,幾乎就是自己的鄰居; 因此,在課堂中,他們也展現出「兄友弟恭」的應對態度,由年長的學長姐帶學弟妹一同學習。

 

生字部首學文字,口語表達不得少

    遊戲到了這個階段之後,為了加強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,我進一步引導他們說出「語詞+字」,全班當評審,正確的才能得到分數; 例如:「蝴蝶的蝴」、「昆蟲的蟲」、「螳螂的螳和螂」、「吹直笛的吹」、「喝水的喝」,如此一來,我確定了他們的字,也確定了他們能從字造出正確的詞; 而若有小朋友說出來的是「缺少的掃」、「剪裁的撿」、「東西的溪」、「合作的河」,則不給予計分,同時還要全班共同訂正,加強字詞的辨識度。

    這個遊戲的目的,在於訓練學生對字的敏銳度; 為什麼不讓學生查字典呢?因為學生查字典,只要翻到口部,從一畫的字抄寫到二畫、三畫、四畫的字,如此一來,其實沒有什麼意義,只在比賽書寫的速度罷了; 所以,我才請孩子們「用腦思考、回憶曾經讀過的字,看過的學過的字。在語文的學習上,「讀、聽」都是一種「輸入」,而「說、寫」的則是一種「輸出」,當學生有了經常性的輸入時,才有辦法順利又正確的「輸出」,而輸入與輸出越來越頻繁時,對於語文的學習,便會迅速提取,增加靈活度,逐步累積語文的能量。

 

結語

在這次的混齡教學中,我看到不同年段的孩子對於語文各面向的表現,都展現出不凡的風采。可貴的是,我看到小組合作中,高年級的孩子會協助低年級的同學,形成很有凝聚力的學習方式。特偏學校老師與學生,感情融洽,消弭了師生間的許多問題,我也看到老師就在分組的學生中,親自指點,彷如一群關心孩子的父母親一樣。偏鄉的孩子,或許在資源的取得與文化的刺激稍微不足,但學習的慾望,卻不輸市的孩子。

 

省思:

  1. 特偏、偏鄉學校的孩子,未必程度較差,也許只是文化刺激不足; 但只要經過老師的引導,仍可能和城市的孩子一樣,有優異的表現。
  2. 分組學習是可行的方式; 分組合作可以讓程度不同的孩子互相激盪,無形中也消弭了彼此間的程度落差。
  3. 混齡教學是可行的方式; 目前大多是落實於藝術人文、健康體育等課程; 但若是教師能設計語文、數學等具創意、思考、遊戲式的,或許也可逐步嘗試於主科中落實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