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一度的全國語文競賽,在教育部長的主持中,盛大開幕,這是語文界的盛會,也是教育界的大事。

    關注教育的師長,應該都常聽聞:「現在的孩子,語文程度普遍低落」。我教學十多年來,確實有每況愈下的趨勢所幸有語文競賽的辦理,或多或少讓普羅大眾仍關注語文的學習

   語文是一切學習、閱讀的基礎,這應該是大家都會同意的。猶記得自己是小學生時,國語課的節數至少七、八堂,課表上還排有作文、說話、書法三項,但隨著教育改革,這些課程都可有可無了這樣的改革是好是壞,見仁見智。綜觀同為華文的中國大陸,不但自小修習硬筆課、毛筆課、說話課、寫作課,連許多的經典課程也無一不和語文產生連結,他們的教育理念是,「唯有說得贏人、寫得過人,才能在十三億人口中脫穎而出。」光是這樣的氣勢,就足以驚人了。如果我們認同語文是重要的,我們除了語文競賽的菁英教育外,也該有廣泛而紮實的基礎教育。

    走訪許多縣市擔任語文講師,許多老師常會問:「我大學沒寫過毛筆、硬筆,還真不知道怎麼指導…」、「我課本都教不完了,怎有時間練習口語表達」、「書法課?省了吧!光是整理、示範、習寫、收拾就耗掉我二節課了」、「作文怎麼教?學生沒生活經驗,又不愛閱讀,真不知道該怎麼辦」,而這些問題,只是冰山一角罷了。是的,這些都是目前教育現場確實存在的情況,而教局是否可以從師資培育著手、從社會教育著手,從親師生共構的家庭、學校教育來認清這些事實呢?

    在語文競賽中,常以縣市為積分相互較勁,這是比賽不可或缺的正增強心理。但我常納悶,這個縣市拿了第一名,有代表全體學生的表現都是好的嗎?這個縣市名次不佳,又代表什麼嗎?我們應該思考,怎麼讓比賽延續到所有學生的學習如何讓語文「待加強」的孩子,逐步提昇到「基礎」的程度,就如同一所學校除了積極「貼紅榜慶賀」之外,也該關注「補救進步」的比例有多高,而那些從0跟到1的孩子,才是學校的功勞、教育的目的。

    語文競賽行之有年,各縣市投入相當大的人力物力於此,也確實鼓舞了許多對語文學習有興趣的親師生,然而,這些得獎的選手,是否準備好當一顆種子,傳承語文學習的經驗?而我們是否也該關注一個問題:如何讓語文學習更普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