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今文化版刊載:台灣文學館與文訊雜誌社合作出版《我在我不在的地方>>,於月初發行,令文學界讚譽有佳,頗受好評; 對此,筆者想抒發自己的看法。
台灣的在地文學,一直是文學當中的「小眾文化」,尤其在日治時代,才開始有「台灣文學」的定位,也才開始有台灣文學之開端。因為新世代的來臨,科幻/奇幻/魔幻寫實的小說取代了台灣文學的地位; 資訊普及,網路文學與輕小說興起; 國際交流頻繁,所以翻譯文學盛行; 其餘如武俠、言情、勵志、懸疑…,更有專屬的書迷。因此,台灣(的)文學,重新被檢視與討論,也確實值得喝采。
    葉石濤曾說過:「沒有土地,哪有文學」,更是一語道盡>一書的精神; 土地即生活,生活即文學,三者成了相依相偎的命運共同體; 有絕多數的在地文學,都是以土地為本,也以土地為力量,感動讀者; 如眾所周知的廖鴻基,以花蓮海洋為題; 夏曼.藍波安以蘭嶼生活與原住民文學為主; 黃春明為宜蘭; 余光中為高雄。劉克襄主打旅遊,韓良露主打飲食,舒國治主打休閒,焦元溥主打音樂,蔣勳主打美學。因此,在地的文學其實就是生活、土地與文學的結合。
    除了文學之外,電影、音樂也一直與「在地」產生強大的連結。如>在萬華; >在國境之南; >在台東都蘭; 樂曲描述的是法國與俄國; 則是芬蘭對抗俄羅斯帝國的慶典歌曲。
    >一書,是台灣作家與台灣在地文學的縮影,更是接觸台灣的寶典; 筆者深信,閱讀台灣在地文學,才是最真實,也最本土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
    彥佑

    洄瀾墨客

   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